“别急,别急,都有份。”一大早,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的吴建凯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一边忙着给他的“好伙伴”准备草料,一边还不忘和它们说话,仿佛这些“好伙伴”能听懂一样。

怎样致富致富_致富经=_投机致富

吴建凯是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的一位普通小伙,30来岁的他,硬是靠着一只手臂,支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而他的“好伙伴”——100多头牛,每年的出栏量就有200—300头,无疑为他的幸福生活做出了贡献。也正是因为勤劳肯干,像吴建凯一样的后庄科村人,在牛棚里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密码”。

投机致富_致富经=_怎样致富致富

怎样致富致富_致富经=_投机致富

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是典型的回汉混居村,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搞养殖,少则一头牛,多则百十头,也有养鸡、养羊的。“我们这里靠着河坝,一到了夏天,草多,牛就敞开了肚子吃的饱饱的,平时都是喂些青贮,牛也挺爱吃。”望着吃得美美的牛,吴建凯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他的心里有着最明了的“一本账”,牛吃得多,长得就快,卖相就好,收入就多,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怎样致富致富_投机致富_致富经=

据悉,在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特色养殖,尤其是养牛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种的粮食粜了卖钱,棒秸可以用来喂牛,牛粪可以用来上地,把地养肥了,就能多打粮食......”虽说种了一辈子地的吴炳祥不懂什么叫生态循环,可他知道养牛好处很多。虽然累一些、脏一些,可只要一有空闲,他总是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他看来,全村人都和牛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人把牛喂好了,牛就把人养好了,村子也就跟着变好了。

牛棚里的牛多了,自家的日子过好了,身为党员的吴炳祥又有了新的打算,“自己富了不算本事,带领大家伙一起致富才行。”这是他最朴素的想法,也是他想为村里办点实事最纯粹的初心。全村100余户搞养殖,养100余头的就有10余户,怎样把散养变成规模化养殖,把好的养殖经验推广,吴炳祥在心里盘算了很久。

怎样致富致富_投机致富_致富经=

工作片长高月伟和吴炳祥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和村里的几个养殖大户谈了谈,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大家都比较赞成成立合作社,这样大家可以利益共享。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筹措资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养殖合作社,让牛棚里的‘致富经’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高月伟的一番调研,既是为后庄科村特色养殖使出了“牛”力,更是为下步推动乡村振兴找到了最合适的“金钥匙”。

庆云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编辑主任:马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