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职业绣娘 不离家乡也能过上好日子

2014年7月的一天下午,在四川成都市郫县安靖镇,记者找到了高桥村农民曹永琴的家。永琴正靠着落地窗,在绸缎上飞针走线, 一缕缕多彩的丝线,正通过她的巧手,呈现出精美的图案。6年以前,曹永琴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打工妹,每个月只能挣1000多块钱,而且还要常常加班。

致富经央视_央视致富经_央视致富节目

曹永琴的蜀绣作品

高桥村村民曹永琴:我们的孩子一给我打电话就说,妈妈,想你了,说得很可怜。一般我们有时候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

曹永琴的家里有三亩多地,但种地的收入非常微薄。外出打工,虽然收入高一些,但又无法照顾孩子,这让曹永琴的内心非常纠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政府为了帮助受灾地区灾后重建,让更多的农村妇女通过居家就业,提高收入,开始实施一项名为"重铸蜀绣辉煌"的工程,这让曹永琴下定决心,回乡从事蜀绣产业。

高桥村村民曹永琴:本来就有点基础,我们小时候就会绣,我妈那时就会绣,后来我们就来做(蜀绣)。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当时就是从初级绣娘(提升)到高级绣娘?

曹永琴:对,刚开始做的时候,针法和原来不一样,所以还是老师带着我们。

《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培训)是免费的吗?

曹永琴:免费的,都是免费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从初级绣娘到高级绣娘,经历了多长时间?

曹永琴:08年到现在。

蜀绣,是川西地区农村的古老手艺,自古以来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早在汉代,蜀绣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成都也被称为是锦官城。在曹永琴儿时的记忆中,她们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几乎都会描龙绣凤。但是这个传承数千年的民间手艺,在进入90年代的进修却面临消亡的危险。当时电脑绣花技术出现了,无论是麻纱、缎面还是棉质的纺织品,用电脑绣花既快速又漂亮,而且成本还便宜,像人工刺绣这样的蜀绣工艺,图案成旧,耗时长,成本高,因此迅速被市场抛弃。许多以前边种地边刺绣的农村妇女,再也难以靠刺绣为生,不得出去打工。而农村里的新生代女孩,也对这种没有前途的手艺毫无兴趣。根据郫县妇联2008年的调查统计,当时全县能够掌握蜀绣技术的妇女只有280多人,蜀绣面临失传的绝境。2008年9月,郫县蜀绣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在郫县安靖镇成立。当地政府为了振兴蜀绣产业,把像曹永琴一样分散制作蜀绣的妇女组织起来,形成了妇女居家生产、公司免费负责技术培训和包销学员产品的模式。从初级绣娘到高级绣娘,曹永琴花了六年时间。 在家刺绣出来的蜀绣作品,由县里合作社统一收购,现在曹永琴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比在外打工的收入要高出不少,而且还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曹永琴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

曹永琴:主要就是离家近,两个娃娃都在身边读书,也有收入,娃娃能照顾到,老人也能照顾到,以前在外打工,离家太远,老人和孩子都无法照顾得到,现在非常方便。

和曹永琴一样,方碑村的农民代玉香也是一位高级绣娘,和曹永琴不同的是,代玉香过去根本就不会蜀绣。2008年安靖镇蜀绣居家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开始培训农村妇女就业,代玉香也结束了打工生活返乡学习刺绣。

方碑村村民代玉香:08年的时候妇联和政府提倡叫我们这些闲在家的妇女,叫我们学习蜀绣,于是我们就来了,就开始学习。后来我们进步得比较快,被政府提来做高级绣工,在上面做一些比较细的活。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觉得蜀绣难吗?

代玉香:我觉得也不是很难,但是学无止境吧。

今年6月,代玉香蜀绣作品《花卉》获得第四届成都市“金针杯”蜀绣技能大赛绣工单面组三等奖,代玉香多次参加安靖政府组织的免费蜀绣技能培训班,从蜀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高级绣娘。据统计,目前安靖镇的蜀绣生产基地已经在9个村形成了产业规模,共发展了1464位农村妇女成为职业绣娘。她们的收入不仅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且蜀绣这门传统工艺也解决了传承和发展的难题,同时还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等社会问题。

方碑村村民代玉香:小孩现在十四五岁,正需要人管的时候,你如果不在身边,长期了就是留守儿童,肯定不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出去打工那会想孩子吗?

代玉香:肯定想啊。

《经济半小时》记者:觉得现在这样子挺好。

代玉香:恩,觉得挺满足。

央视致富经_央视致富节目_致富经央视

代玉香展示自己的作品

随后,代玉香带记者来到了郫县蜀绣公园内的游客中心,她去年的蜀绣作品《枫叶花鸟图》被挂在游客中心展厅里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幅作品是代玉香花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制作完成的,那么这幅蜀绣作品市场上的价值是多少呢?

方碑村村民代玉香:当时花了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制作的,为了参加第三届“金针杯”比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获奖了吗?

代玉香:也是获了三等奖。

《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看上面的价格是12000元,这里说打八折,就是9600元,您当时得了多少回报?

代玉香:工钱给了2000元,奖金4000,就是6000元。

也就是说,高级绣娘代玉香除了每个月固定工资3000元之外,她业余时间的作品还可以出售,这幅刺绣作品又让她在两个月的时间挣了6000元,算下来,她这两个月每月的平均收入高达到6000元。如此高的回报,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对蜀绣产生了兴趣。在成都市郫县安靖镇蜀绣居家灵活就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飞针走线。服务中心的蜀绣老师,正在手把手地教他们学蜀绣。学习刺绣使用的绣片、绣绷、针线,全都是免费提供,大家每天吃过早饭,9点过就来上课。 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跟着老师学蜀绣,多一门手艺,还可以接订单、增加收入。这样的场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村民:这就是专门搞的一个蜀绣的培训场地?

绣娘:是。

村民:那这收不收费呢?

绣娘:都是免费的。

村民:完全免费,材料呢?

绣娘:材料我们提供。

村民:你们提供啊。包括老师的费用。

绣娘:对。

村民:现在真正从事蜀绣的人还是很少。

绣娘:年轻人静不下来。

传统手艺新产业 农村绣娘走上企业家之路

把蜀绣从少数人的技艺发展为当地的产业,需要有大量的技法熟练的绣娘。从事蜀绣,对于一名普通的绣工而言,十年的磨练仅仅是一个入门期,若要产出绣中的精品恐怕需要积累20年以上的经验才行,除了掌握蜀绣的基本针法外,对各个题材的绣法技艺都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位绣娘从初级到高级,一路上都需要有人提点。因此这项产业链的前端,必须引进蜀绣行业的高端人才,工艺大师,并能对技工进行系统训练,成都市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叶显俊就是这样一类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郫县的安靖镇,不仅有许许多多像曹永琴、代玉香这样的农村妇女成功转型成为职业绣娘,还有的农村妇女自己成立蜀绣工厂,当起了老板。叶显俊,曾经是安靖镇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从小酷爱蜀绣,随着近几年蜀绣市场越来越红火,她现在开了一间50人的绣坊,每年的营业收入高达六、七百万元。聊起当年第一次去蜀绣厂交刺绣时的情形,叶显俊显得十分的自豪。

成都市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叶显俊:原来绣花要分等级的,你做的不行呢,就只做(价值)三元的被面。做的好的就做五元的 八元的,然后我去问,他说今天没三元的,你就做五元的。跟我一起去的人就说,她还做五元的,人家才第一床(被面)。师傅当时就说不可能,那个女的说是真的,然后师傅他就马上说,你可以做,你就做五元的。就这样不断不断的,高档的商品都能做。

央视致富节目_致富经央视_央视致富经

绣娘们正在练习蜀绣

谈起蜀绣,叶显俊眼光中就流露出不一样的光彩。她告诉记者,安靖镇素有蜀绣的传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家刺绣,户户针工。叶显俊的母亲和姐姐都是心灵手巧的绣娘,在她们的带领下,叶显俊对蜀绣产生量浓厚的兴趣。她给记者拿出来当年自己亲手绣的陪嫁被面。这幅珍藏多年的蜀绣被面。桃红色的被面上,四只彩凤簇拥着一条飞龙,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风采依旧。

成都市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叶显俊:这个被面就是我们原来的陪嫁,要提前一两年做好,就是一床蜀绣。一床机绣,原来的女孩子要陪嫁了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做自己的陪嫁白天的话就不能耽搁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你自己绣的?

叶显俊:对,都是自己绣的,晚上加班绣的。

但是在结婚后,叶显俊一直帮着丈夫操持生意,再没拿起过绣花针,陪嫁的缝纫机除了改改衣服,做个袖套,也没了用武之地。2008年,郫县政府振兴蜀绣产业,叶显俊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她主动参加镇妇联组织的蜀绣技能免费培训班,并动员身边的姐妹们也来参加培训,将姐妹们从“麻将桌上”请到绣坊让其重操旧业。叶显俊的妹妹叶显蓉也是在这个时候回到绣娘的队伍中。

叶显俊妹妹叶显蓉:没绣花之前也没有事情做,就打麻将,打麻将总是要花钱的,家里总是不乐意的。后来开始做蜀绣,有收入了,家里的地位也高了,也和睦了。

央视致富节目_央视致富经_致富经央视

叶显俊展示自己綉的被面

2009叶显俊成立了“显俊绣坊”,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妇女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成都市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叶显俊:我虽然是个妇女,做个小企业,营业额我们还是达到六七百万,这个利润目前有一点,很少,不是很多。现在企业正在往上爬,还是有些困难,所以说把大家带着往前走,让他们挣着钱。

我们看到,对于蜀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政府,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来发展传承,打造了安靖镇蜀绣居家就业示范基地。成都市政府将这一传统手工艺与村民再就业结合在一起,走出了居家刺绣的创新路。不过这项产业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新的挑战。

政府引导 企业蓄力 合力打造蜀绣人才梯队

蜀绣不仅让郫县安靖镇的许多农村妇女富了起来,同时也成为当地特色经济的一块金字招牌,川西其他地方的一些蜀绣大师,也纷纷到安靖镇来投资办厂。邬学强本来是成都市蜀绣厂的职工,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现在他在郫县的蜀绣公园内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创作蜀绣《双圣图》,一面绣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另一面绣的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两面图案不同,但都在一幅丝绸上,这属于是难度极高的双面异形绣。邬学强坦言,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发展。

四川省蜀绣大师邬学强:九十年代为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可没想到第二年我就失业了,那时国内的旅游业不景气,蜀绣工艺品卖不出去,大批的蜀绣工人下岗,那会但是就和我说让我回家等消息,我实在等不下去就去开出租了。要是没办法了,人要谋生嘛。

邬学强下岗后,一度以开出租车为生。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和蜀绣发生联系,没想到一次和乘客的闲聊,让他重拾回归蜀绣的信心。

四川省蜀绣大师邬学强:当时有位乘客看起来是懂工艺品市场,听说我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就表示可惜,告诉我现在的市场好了,我要是回去继续做刺绣的话肯定大有所为,我听他这么一说,再也忍不住,就又回来了。

虽然重新回到蜀绣事业中来,可是当时的市场依然不景气,几番沉浮之后,邬学强终于迎来了新的机会。2008年郫县安靖镇决心打造蜀绣产业基地,邬学强离开成都市来到安靖镇,找到当地政府希望合作,他的蜀绣大师的身份也受到了当地政府重视,他们帮助邬学强在蜀绣公园内开设大师工作室,并减免房租。

四川省蜀绣大师邬学强:当时政府为了蜀绣人才的专业化,要求我每年免费培养三到五名高级绣娘,将我的技术传给他们,我当然是愿意的,一方面技艺得到了传承,另一方面,只有做蜀绣的人多了,更专业了,市场才能更繁荣。

目前邬学强将他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蜀绣创作上,而工作室的经营则交给了自己的合伙人肖华智。当记者来到工作室时,正好碰上肖华智向邬学强反馈客户对画稿的意见。

四川省蜀绣大师邬学强:这个我刚刚画好,因为这个客户是你在接触。我们看看画稿。

邬学强大师工作室合伙人肖华智:这个客户他提了一个要求,一个是荷花,要我们把荷花整个寓意和效果做出来,还有一个把我们鱼的效果,特别是要把你的那种做鱼的漂亮程度,特别是中间,可能有三条做成异色的,要多做这方面的考量邬学强:这个上面加点桃花就好。

肖华智告诉记者,现在蜀绣市场非常红火,他们的订单根本做不完。

邬学强大师工作室合伙人肖华智:我作为他的一个合伙的销售,也算他的助理。我就把(销售的)任务,承担下来,由我来和客户,进行交流然后把我们的,需要实现的东西,能到达的东西,进行一个粗略的和客户进行交流,回来我们再和邬老师,尽量减少邬老师在这方面时间的浪费,让他有精力去创作作品。

在邬学强的引见下,记者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在郝淑萍看来现在蜀绣市场虽然繁荣,但是存在一定的隐忧。

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现在街面上,到处讲蜀绣,但是一看的话,就知道了,因为你们外行,我们是内行,我们不好去评价别人,你们看来之后,(就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蜀绣影响消费者对(真正)蜀绣的了解和看法。

央视致富节目_致富经央视_央视致富经

妇女们集体制作蜀绣

郝淑萍认为,如今,目前的蜀绣产品要么就是有一些缺乏设计,做工粗糙的低端产品,要么就是动辄上万,属于高雅、昂贵的艺术品,处于曲高和寡的市场状态,要让蜀绣产品大力实现市场化,进入大众家庭,就要研发既有现代时尚元素,又融合传统蜀绣技艺的新产品,跟苏绣、湘绣一样,最大限度地将蜀绣技艺通过创新运用到服装、鞋类、家装、家具饰品等产品中去,以满足不同档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蜀绣产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让现有的蜀绣队伍专业化,这对于蜀绣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我感觉现在市妇联和郫县政府,抓这个工作还是挺好的,但是要如何来提高妇女的修养,她的素质鉴赏水平,一定要去培训,如果你不到学校去培训的话,那是不行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成都市郫县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建立了一支专业蜀绣技能教师队伍 ,培养了一大批技能熟练的绣娘,并与西南交大、成都纺专、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和四川轻纺学院等校企联手,开展人才培训,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大力培养蜀绣后备人才。安靖镇蜀绣产业办主任杨敏参与了构建居家灵活就业网络建设,她向记者介绍了郫县蜀绣产业的布局。

安靖镇蜀绣产业办主任杨敏:居家灵活就业依托于安靖镇蜀绣基地,建立的一些绣坊和车间,比如我们最大的七彩绣坊主要承担绣娘的基础培训,在七彩绣坊完成基础培训后,我们的绣娘就会被输送到一些我们的企业里进行提升培训,经过培训后,一些远的绣娘就可以在就近的小型绣坊进行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郫县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累计培训绣娘5000余名,1500余名绣娘长期从事蜀绣工作,绣娘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通过安靖基地带动发展,全县已建立11个生产基地、12个社区(村)生产车间,较大的规模绣庄22家,家庭绣坊100余个,合作社发展社员500余名,四川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赵敏,主持制定蜀绣产品的地方标准,在她看来,政府提倡居家就业大力培训绣娘,培养的正是蜀绣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人才基础。

四川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赵敏:因为蜀绣来源于民间,而且在过去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当中,蜀绣都是四川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过去每家女孩都为自己做嫁妆,称为女红,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够产生技艺顶尖的大师,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我们要培养大师就很难。

郫县安靖镇党委书记周刚,一直致力于推进蜀绣产业的发展 。周刚告诉记者,政府一直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蜀绣从家庭走向绣坊,由绣坊走向产业园,这也是蜀绣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条件就是绣娘的专业素质。

郫县安靖镇党委书记周刚:我们当时抓的一个方向就是打牢蜀绣队伍的培训,也就是这个基础比较重要,我的绣娘技术高了,才能从中产生初级,高级,国家级的大师,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绣娘多了,我们觉得市场这只手很重要,要绣娘长期有工可做,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成立商会,联合50家企业,带着绣娘向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除了人才的培养,当地政府近几年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为拯救蜀绣发力,将蜀绣打造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以郫县为中心的成都蜀绣正形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的产业布局,渐入佳境。

郫县安靖镇党委书记周刚:我们蜀绣在08年的时候,还比较散比较小,也比较乱,每个企业各自为政,后来我们觉得要发展蜀绣,还有一个品牌宣传的问题,那宣传得有个阵地,所以我们就把靠府河的地方就规划成我们的蜀绣公园,引进企业来打造我们的蜀绣博物馆,同时也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绣娘进行产品的销售,同时利用国家的技能培训资金和居家就业政策,把绣娘组织在一起,初级经过培训向中级发展,中级向高级发展。培养的5000多绣娘输送到成都的各个企业。

【半小时观察】

蜀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濒临消亡,而现在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正是引入了市场机制获得新生,蜀绣现在是作为一种文化和文化产业共同展示在人们眼前。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所进行的引导至关重要,比如,连续几年成功举办蜀绣文化艺术节, 打造了蜀绣公园、蜀绣博物馆和蜀绣产业基地,成立了蜀都绣娘刺绣合作社等,让蜀绣形成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布局,这种生产性保护的思路对于很多有传统工艺的地方都有借鉴意义,通过市场化开发,让传统工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得到保护,毕竟经济越发展,传统文化形式应该越兴盛、越多才对。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CCTV2 周一至周日 21:20—21:5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