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聪明能干呢?毕竟“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脑子好使学习轻松,做事利索,家长跟着也开心。
但对小孩子来说,真正的聪明可不是乖巧听话,脑科学研究表明:真正聪明的孩子往往与众不同,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怪癖”,但这些“怪癖”往往被大人理解为坏习惯、臭毛病、缺点,甚至在小时候常常被打压。
为什么呢?
家长难道不希望自己家孩子聪明吗?答案是no,家长希望,但家长不知道如何把孩子的“怪癖”转化为优势,进而合理利用。
比如有些小孩子非常有主见,你让他吃饭他偏要玩玩具,你让他洗澡他非要把水搞得满地都是,趁你不注意他就爱拆拆卸卸,看到任何东西都想上手摸一摸,看一看,一不注意就能闯祸。
有些妈妈就说了,你说的不就是我家小子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分分钟能把家拆了。
是的,那些聪明且头脑灵活的孩子,小时候通常是不走寻常路的,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怪癖”,甚至能让一般的父母头疼抓狂,认为他不乖,不听话,叛逆,甚至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给他贴上“负面标签”。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类孩子有哪些特质。
一、小手闲不下来,总是搞破坏
表哥两口子都比较文静,可是他偏偏生了个调皮捣蛋的儿子,怎么形容呢?
就是不睡觉的时候都在闯祸的路上,姑姑两口子每天的任务就是时时刻刻看着这个“小祖宗”不要把自己伤着,不要把家里拆了。
国庆去他家我算见识了。
小家伙很聪明,脑子转得很快。才刚3岁他就能自己拼搭出各种恐龙造型,也能把自己的小车车修好。可小手可是不能闲。
姑姑跟我抱怨:“上辈子我造了什么孽,这个小祖宗能把家都拆了。”
的确,他们家总是一副乱糟糟的模样,玩具丢得到处都是,衣服和鞋子被他扔得东一只西一只。
遇上这样的孩子,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无奈。
的确,有些孩子好动,他们身体灵活,会在上蹿下跳中发展自己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感。比如摆弄家里的物品。会在不停推拉拖拽中不断提升小手的灵活性。
他们到处摸摸,到处碰碰,他能感知物体的大小、粗糙光滑程度等等。因此他的认知要比那些不爱动手的孩子理解的更深刻。
这些感官,都会给孩子留下印象,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二、喊不答应,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你好言好语喊他的名字四五遍,可他依然沉迷于自己的玩具或者游戏中无法自拔,直到你提高分贝朝他吼到“你耳朵聋了吗?”
他才委屈巴巴地说:“妈妈,你刚才喊我了吗?你刚才说什么了?”
这时候很多父母是好气又好笑,心想:我喊你多少次你不答应,就是故意跟我作对是吧,是不是屁股痒痒想挨两巴掌?
其实,有时候孩子是真的没听见。
这些孩子通常做一件事很认真,甚至有时候有些执拗。
比如玩具飞机拼搭不好就要一直拼,直到做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过程中也会因为自己做不到而发脾气。
比如玩玩具时非常投入,完全被其吸引,一次能玩几个小时。这类孩子的“专注力”非常强。
而专注力就是拉开孩子们差距的关键。你会发现:聪明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超强的专注力 。很多孩子上学后成绩差,并不是脑袋笨,而是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专注力好的孩子,老师讲课一两遍他就能记住知识点、难点,而有些孩子上课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老师讲课的内容理解得一知半解,这样的孩子即使课下再努力成绩也很难提高。
同样的内容,专注力好的孩子需要5分钟,他们会“眼、手、脑”同时运转,大脑飞速思考,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任何干扰都阻挡不了他们,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
而专注力差的孩子,同样的内容可能需要30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身体、大脑甚至思维,无法做到心无旁骛。
平常父母可以跟孩子玩“舒尔特方格”游戏,或者“听动训练”游戏,对孩子进行专注力方面的训练。甚至可以买一些专注力游戏绘本,让孩子玩一玩。
三、嘴巴像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
你见过小嘴巴停不下来的小孩子吗?
我见过,而且家里就有一个,我家可可说话很早,小嘴巴就像机关枪每天嘟嘟囔囔,一会自己自言自语玩过家家,一会拿着绘本让我给她一遍遍讲故事,还会给我提一堆问题让我回答。
老天,谁知道我每天都在经历什么?
我很喜欢安静,工作的时候不喜欢听到吵闹,可家里偏偏有个“小麻雀”,除了睡觉一分钟都停不下来。有时候我都在想你是老天派来“吵”我的吗?
她的“吵”闹不是大声吼叫或者歇斯底里,而是自言自语,伶牙俐齿,你跟她讲一句话她能给你延伸出10句话,你回答她一个问题,她会就着这个问题再问你10多个“为什么”,有时候我真的会被她整崩溃。
但是父母可别以为这是缺点,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大脑发育非常棒。
爱说话爱表达的孩子,他能把内心的想法和好奇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推理判断通过不断组织的流畅语言表达出来,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
孩子经常大量的信息输入,那些信息和词汇在大脑中飞速整理加工,进行编码后,才能输出,这里面蕴含了孩子自己的想象、思考、探索和尝试,而整个整理思考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
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家孩子3岁多了说话逻辑混乱,表达起来支支吾吾词不达意,其实是创造的语言环境过于单一,输入的词汇太少。
比如:平常能父母就可以多带孩子出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碰到新事物给孩子讲一讲,让他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事物。
比如:每天下班回家带孩子读30分钟的绘本,和孩子进行一对一聊天问答,优质的绘本信息量和词汇量非常丰富,孩子读10遍就能记住很多高级词汇。
比如我家可可8个月左右开始每天我会带她读《幼儿情商60册》,每天一本,雷打不动坚持了整整3年,好处是她说话非常早,1岁时已经能说20多个两字的词语,比如“爸爸,妈妈,奶瓶,橘子,香蕉,勺子,狗狗,猫咪”等。
2岁时她的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已经开始表达简单的句子,比如:“妈妈要去上班了,我想和你一起玩,给我吃那个白菜”等等。
现在刚刚4岁的她,小嘴吧啦吧啦很能说,看到天空会说:“妈妈我看到天空是蓝蓝的,上面有白白的云朵和叽叽喳喳的鸟儿,秋天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
去到超市她会说:“妈妈,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挪不开眼睛了。我的眼睛直勾勾看着我喜欢的零食。”
当她那句话脱口而出时我都被惊到了!我可没教过她说,我问她从哪里学的,她说:你给我讲的小狗逛超市的绘本你忘记了吗?
那一刻我也意识到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的确需要丰富的刺激环境,而读绘本无疑是我坚持3年很正确的选择。
而有效的信息输入会进入孩子的大脑,今儿为他以后的输出打基础。
四、喜欢复述,总像复读机
谁家有“复读机”,说是那种听到你说一句话,他觉得好玩,原本原样给你复述一遍的那种孩子。听到歌词就复述开始唱,听到广告词开始复述,甚至儿歌、古诗词,只要是他听到的觉得有趣的,都要小嘴吧啦吧啦给你复述一遍。
而孩子复述的过程,其实是重复记忆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过程。
重复 —— 记忆 —— 模仿,是幼儿阶段特有学习节奏。美国婴幼儿脑力开发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吉尔·斯塔姆在《0~5 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这本书里提到:人是通过「重复」来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重复」有助于巩固学习和记忆效果。对孩子来说,重复学习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强化大脑的记忆。这一点在阅读中尤为重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把一个故事听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了,因为重复意味着安全感,孩子一遍遍重复后他才能在脑海里理解和记忆一个事物。
所以如果你家娃小时候总是学你说话,或者复述某个句子,亦或者是求你一遍遍给他讲都已经讲过几百遍的故事时,你可别对他们发火,这恰恰说明了孩子比较聪明。
那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引导?
我们可以带她读一读绘本,读一些简单可以理解的故事。
比如我家可可2岁后我家每天带她读《幼儿性格情商60册》,里面都是5分钟就能讲完的小故事,比如《我要自己来》、《睡觉》、《站在椅子上》、《危险》、《没关系》、《刷牙》、《去幼儿园》等等。
这时候我一般每天带她读两本,因为绘本不大,里面大多是画面为主,我会引导她观察画面里有什么?猜猜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一起猜绘本里得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然后通过绘本文字去印证,最后再做总结。
比如一套绘本讲完,我会让孩子合上书去复述,凭借刚才的记忆去讲完这个故事,家长可别小瞧了复述这个动作,它考查孩子的短时记忆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这时候切记要从简单的绘本开始,有些父母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太长和太难的故事,孩子理解起来费劲,记忆起来有难度,复述起来吃力,久而久之会打击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