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老王集乡索庄村村民王益光,2016年7月辞去在南方一家工厂中层管理人员的高薪职位,立志从零开始创业种植羊肚菌。经过反反复复的试种、试验,于去年10月终于掌握了技术,成功培育出珍稀食用菌——羊肚菌。王益光说:“保守估计,种植羊肚菌,每亩效益在两万元以上。”

在南方工作的间隙,王益光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的一些致富类节目。一天,王益光看到有人种植羊肚菌发家致了富,就立即决定回老家学习种植羊肚菌。

按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地址,王益光先到四川绵阳学习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学习归来后,王益光便回到老家,在自家的承包田里搞起了羊肚菌的种植试验。

一腔创业激情的王益光,创业之初碰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羊肚菌对生长的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在培育菌种的时候,王益光连续折戟三次。在培育第一批时,锅炉烧的压力没上来,全毁了;做第二批时,培育过程中,里边的胚胎发霉了,霉了还得扔……培育菌种,技术当然最难,但最煎熬的,还是那些等着菌种下地的耕地。那一阵子,王益光一熬就是几天几夜,培育不出菌种,根本睡不着。那田地都腾出来了,棚都搭好了,你等着菌种下地,下不了,那些大棚也得扔完。

2017年年初,王益光经历一次彻底的失败。2017年秋,王益光再次种植羊肚菌,却再一次迎来了失败。后一次的失败,是因为管理:“前期温度过高,蘑菇旺长,炸顶了。”

辛辛苦苦一年多,到头来血本无归。那段时间,王益光的压力非常大,村里的村民也开始不看好他的羊肚菌种植。村民刘彩萍说:“王益光搞的这,全柘城县没有人搞。他能搞好?反正当时,全村的人对他都不是很认可。万一要是不成功,他费的资金、租人家的地,都会很麻烦。”

王益光说,创业的路都不会平坦。面对困难,绝不能退缩。“村里面说什么的都有,我自己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7年,王益光流转了10亩田地,建设了8个羊肚菌种植大棚。王益光背水一战,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种植基地里。“人家能做成,我为啥做不成呢?我与几个技术员在一起琢磨,有时候在地里一蹲一夜。同时四处取经,在网上问我们那批学员,互相沟通。”

经过不断学习、摸索、试种、总结经验,终于,在2017年10月,王益光成功种植出了羊肚菌。王益光说:“当时太激动了,光想哭。”

据王益光介绍,羊肚菌每亩地至少能收获200斤鲜品。记者在各大网站上查阅发现,羊肚菌鲜品的市场价每斤在160元左右,每亩的产值有3万多元,除去成本,利润在2万元左右。

王益光信心满满地说:“像我这样自己做菌种,投资更低,一亩地不到一万块钱。建一个棚,能用五年。亩净利润在两万块钱以上。如果后期管理再到位,咱再增加一些高产技术,亩产四五万都有可能。”

在看今年全国“两会”时,王益光特别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他有了技术,就可以为家乡的振兴出一份更大的力量了!

王益光就主动与村“两委”商议,准备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扶植更多的村民种植羊肚菌。王益光说:“既然这个东西能赚到钱,我有了技术,就要让更多的村民都用上这个技术,都挣到钱。想种植羊肚菌,我提供菌种,后期管理技术也免费指导。”

索庄村党支部书记索茂贵说:“王益光这个小伙子的韧劲,打动了我们索庄人。村委会对他的做法鼓励,还予以支持。下一步准备带动全村群众,扩大种植规模,让王益光为群众提供菌种、技术,带动贫困户和更多的人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