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03年,国家卫生部发布《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进程。

新医疗时代的到来,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因此,很多医院管理者都在积极寻找后勤管理和保障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诸多追寻后勤管理新思路的医院管理者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副院长李树强多次获得“优秀后勤管理者”等光荣称号,北医三院在首届“中国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医院十佳基建管理项目”的光荣称号。面对荣誉,他表现得淡定和从容,“医院后勤管理的门槛在逐年提高,医院大后勤领域的每个层面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案例。评选能够挖掘出对建设更好医院有用的案例,这样的评选就是有意义的。”

典型电力优质经验服务工作总结_电力典型经验材料范文_电力优质服务典型经验

制约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四大瓶颈

长期以来,医院的后勤部门都给人以“大杂院”的印象,很多无法在一线医疗岗位胜任的人员或因特殊原因安排不了的人员都被安置到后勤部门,造成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的消极影响。然而,新医疗时代医院的后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医院重视后勤投入、直接委派院长分管后勤等处可见一斑。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受以下四大瓶颈制约。

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医院以医疗为中心”等思维的影响,很多医院管理者长期认为后勤人员无非就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谁都能干,而后勤管理干部也只不过是当年的“生产队长”罢了。由于医院决策者们对医院后勤管理和后勤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后勤管理工作者积极性不高,“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保障机制难以最大程度的实现。

缺乏专业性人才

一方面受医院决策者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一方面受医院体制和学科发展限制影响,很多医院后勤团队缺乏专业性人才,大后勤领域涉及的总务科、基建科、设备科等后勤管理科室中,后勤从业人员较少受到的正规专业培训,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一次较系统的行政后勤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内部管理不完善

规范化、制度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标志,但是,很多医院在后勤管理方面显得非常薄弱,有些工作仅凭经验办事,有些方面虽然订了制度,但大部分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不健全,更新不及时;沟通协调不畅通,效率低下;流程不合理,执行力削弱。

信息化程度不高

医院后勤的门槛在提高,不仅体现在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提高,还体现在管理手段方面。当下很多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设施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后勤发展的步伐。

引领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四大趋势

李树强院长认为,后勤管理者要对所在医院后勤工作目前的进展、存在的漏洞、未来重点规范全盘有数,宏观上一定要把握好医院后勤发展的方向,才能掌舵好医院后勤这艘大船。在他看来,未来医院后勤管理将朝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和标准化这四大方向发展。

专业化

医院大后勤各专业之间的壁垒越来越高,“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做”李树强院长分享道,北医三院主要从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组织专业化培训和部分业务社会化外包这三个方面提高医院后勤管理的专业性。

“北医三院后勤工作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诸如给排水、机电、供气、消防等专业引进的都是各自专业的人才,而且我们培养的都是既懂管理又懂后勤相关专业技能的管理干部。”

北医三院的安保人员构成是其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据李树强介绍,北医三院目前保卫处人才竞争激烈,基本上每年招上的人都为大学本科毕业。为应对医院突发事件,北医三院后勤部还专门组建了一只12人的防爆队。这12人由退役武警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一对一的擒拿格斗经验。过硬的人才,及时有效的培训措施,是北医三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

智能化

北医三院的后勤在智能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医院的前列。该院建立了智能化管理平台,目前完成的项目包括:能耗监管系统、危险源管理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病房餐饮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院区内七大类近万米地下管线,以及地上建筑模型20栋,覆盖电力、通讯、燃气、污水、雨水、给排水、医用气体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地下空间体系,担负着信息查询、数据统计、三维分析、检测功能、模拟功能和数据输出等系统功能。

2015年北医三院设计开发了“危险源管理系统”,建立三维电子地图平台,将原来的危险源数据台账通过图形化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从源头监管医院存在的危险源。随着医院发展各类设备设施不断增多,目前共计10096项电器设备、136类18819项危险化学品和其他各类重点保障设备分布在全院6005间房间内(2019年3月核对)。通过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掌握数量众多危险源在医院内的分布,推进医院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精细化

“后勤管理者不仅要懂得抓大,细节管理也不能落下。”李树强院长强调后勤管理将朝精细化发展,他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管理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医院后勤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北医三院按照制度化、流程细化等要求,从采购、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到报废处置、后评估、规划配置再到采购,落实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正是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的例证。

电力典型经验材料范文_电力优质服务典型经验_典型电力优质经验服务工作总结

图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标准化

面对诸多大后勤项目,如何确保医院后勤的服务质量,仍是有待破解的难题。而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医院后勤服务是否有一套高水准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

在后勤如何标准化方面,李树强院长道出心经,“现在很多医院后勤全部外包,这样容易造成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非工作时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后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保障。因此重点工作和关键部门一定需要医院在编员工到岗,并且院方要制定统一的后勤服务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后勤服务质量稳定且持续。”

目前北医三院积极参与多项标准的制定,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行业组织合作,积极参与编写涉及医院建筑设计、消毒供应、给排水、机电、供气、停车等领域的标准。

要把握趋势,更要练就强大内心

北医三院目前拥有6000多位职工,每天大后勤管理要处理的事情有大有小,李树强院长分享多年来从事后勤管理的心得,“首先,后勤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后勤发展的大趋势,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再做事;其次,要学会充分授权。不懂授权的管理者最后很可能把自己累死,团队却仍然成长不了;最后,后勤管理者还有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一些项目可能短期内会给职工带来不便,收到负面评价甚至投诉,但医院后勤管理者自己心里要有杆秤,顶住压力,只要大家享受到项目落实之后的真正福利,消极情绪自然就会消失,而且会赞同管理者当初的决定。

李树强院长举了一个例子,北医三院入口处自修路启动以来,由于交通拥挤、施工挤占车道和人行道导致上下班困难,职工意见扑面而来。直至路面修葺完毕,后勤部门又重新收获了掌声。“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顶住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修路施工进程,还要安抚职工的情绪,告诉他们这只是暂时的,修路是为了以后更好、更快地通行。”正是无数类似的这种事情,将这位医院后勤管理者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相信这份强大可以渲染到整个团队,带领北医三院的后勤管理走向更远。

2019年第二届中国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现已全面启动。详情可点击查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筑医台启动“第二届中国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