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为解决乡村人口流失、村庄用地低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产业发展均质化等村庄发展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改善乡村现状的村庄规划。但目前来看,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有学者认为乡村规划体系存在重单个村庄建设规划而轻村庄体系规划的问题。同时,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绿色背景及其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目前由于村庄用地的无序分割、生态环境污染、乡村规划不当等行为造成村庄生态格局的破坏和绿色资源的消失,导致村庄人口的大量流失和土地的失衡,从而严重影响到村庄体系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村庄体系的地位及作用在整个城乡体系中越来越重要,学者们对于村庄体系也开始在规划学、地理学和经济学学科角度下作出较多研究,但在生态学视角下的村庄体系规划研究还仍有些许欠缺,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较少。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引导,传统的村庄体系规划及布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加上国家相关政策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倾斜,为此,如何平衡好村庄体系规划与生态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构建村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以及空间结构与生态的耦合机制并搭建村庄体系的生态策略已成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地域特色资源和建造生态化的村庄体系的重要举措。首先,基于生态文明战略引导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构建合理的村庄体系的现实背景以及规划绿色生态化的周至县村庄体系的地域背景下提出构建新的县域村庄体系的研究意义,以中心地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等作为村庄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村庄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布局以及生态导向下的村庄体系研究综述进行总结与借鉴,从而科学合理的评述周至县村庄体系现状发展概况并归纳总结问题致因;其次,在对生态适应内涵及过程机制的基础和村庄体系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分析基础上,分别从等级规模、空间布局、产业维度和结构体系四个方面对周至县村庄体系规划路径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村庄体系规划和微观层面的镇域村庄体系规划提出生态适应性规划策略,宏观层面主要以统筹县域生态要素、建构生态安全格局和促进产业生态转型等策略,微观生态层面村庄体系策略主要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为主要策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