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各种经验,记录想法,想提升逻辑思考的能力,主要是忘了可惜,毕竟某有一天可能回看一路会觉得有趣。意义不明,效用不保证,个人思考,某日自打脸也可以。

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得愉快,长久的愉快。如不能让内心 真正 平和,就舍弃不合理的观念,接纳合理的观念。

1. 2019.1.23,与当下生活关系不大的内思心得

偶然的,朋友帮我对某个问题的苦恼整理了一小部分思路,或许在对待某些事时,存在:第一层产生:感受,直接体验—紧接着马上分化第二层:审视自我感受—第三层:因为第二层出离了直接感受,眩晕,到底我想要什么。

朋友说这样很谨慎,但有时累死人吧。

所以是理性感性斗争。然而一切审视/理性,都应为了感性服务,不是说屈服于感性,而是正确判断感性,正确理解自己的念头。

以下是自己的新想法:

当任何的感受出现,应用审视思路(如存在使用这一层思路的习惯的话)审视感受本身,而并非直接审视感受与可能结果的关联,因为此关联真的不一定存在,单一感受不代表任何结果,只代表“产生了注意”。而感受能出现的缘由极为复杂,不能导向任何一个确切的设定结果。

所以要分析也只该分析感受本身。比如怎么来的。

可以允许自己假设结果,但要分清,这只是假设,只是一种可能。

阻碍:情绪会让人率先假定一个结果,焦虑系统作用,无意增强了感受。

可能是由于:

经验不足,自我心理尚不完美。未能遭遇过此类事件,因此充满未知的恐惧。在这个时候本身人格所带有的负面偏见更会影响看法增强负面情绪体验,焦虑作用、负面预期,增强了对感受的关注,强化了对结果的联系。即便这结果可能本并不必然。

关于这个概念的“审慎第二层”:大约只适用于敏感自身状态感情变化的人,毕竟才派得上用处。而且太抽象可能也长久地用不起来。搞不好还有局限性。

但这也是心得一场,虽然当下总结的经验已不能左右已经存在的事实,但我可以在未来的机遇里尝试着使用。

然如果能拥有健康心理,这些尝试可能可以省下一大半。不过9012要求人去有健康心理,太难了不是吗w

2.2019.2.2

最自然即可最贴近真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