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份优秀的讲解词,是景区对市场的“敲门砖”。今年,2022湖南省等级旅游景区讲解员大赛面向全省553家等级旅游景区,首次开展“优秀讲解词评选”,全面摸底现状,以赛促优,以评选出的16件“优秀讲解词”,立标打样作示范,加强景区讲解词的撰写与规范表达,讲好湖南故事。
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优秀讲解词”展播专栏,将湖南等级旅游景区的故事讲给你听。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县陈树湘红色文化园。
陈树湘红色文化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洑水南岸,距离县城5公里,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及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而建。现已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长征历史步道微缩景观带——“禾塘决策”(景区供图)
(一)长征历史步道微缩景观带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景区内长征历史步道微缩景观带的第一个节点“禾塘决策”。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湖南郴州的良田、宜章间通过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先头部队于11月17日进入道县。蒋介石闻讯,急调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及中央军25个师40余万部队,在湘江沿岸建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利用湘江这一天然屏障,妄想将红军消灭在潇水和湘江之间。11月25日清晨,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道县禾塘一带,并在此召开了自长征出发后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会议。会上,最高“三人团”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进行讨论。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则力主不宜西进,而应红军北上双牌、零陵,前往衡阳。会议争论激烈,但中革军委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不要进入广西过湘江的主张,仍然作出了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广西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的军事决策,正式拉开了惨烈的“湘江战役”的序幕,史称“禾塘决策”。禾塘会议争论,将“湘南争论”推到了高潮,遵义会议最终纠正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领导的先声。该组雕塑以博古、李德、周恩来最高“三人团”在禾塘召开会议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反映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前作出的艰难军事决策。
长征历史步道微缩景观带——“抢渡潇水”(景区供图)
这是景区内长征历史步道微缩景观带的另一个节点“抢渡潇水”。1934年11月17日傍晚,红一军团红2师4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领部队以日行200里的速度,长途奔袭,占领了道县城南潇水河东岸的水南街。平时横卧河中的浮桥,已被敌人拆散成零星的船只,搬到河对岸,无法过河。对岸城墙上,国民党机枪封锁着渡口。11月17日午夜,红4团开始动作,协助红5团在河上游的五洲一带渡河。耿飚团长命令攻城突击队进入战斗位置,派工兵排长、工兵一班副班长和两名战士,由水南泅水渡河,以火力掩护。一名战士中弹牺牲,其余三人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游过对岸,占领桥头阵地。对岸敌人慑于红军的威势,弃城逃向蒋家岭。天将亮,泅渡过河的三名战士在群众的帮助下架好浮桥。红2师师部及师直属部队顺利开进了道县县城。红2师占领道县城,为整个红一方面军顺利西进开辟了道路,为突破敌人的第四封锁线抢占了机动地域。粉碎了蒋介石的“在潇水以东地区截击红军,合击红军于宁远天堂圩和道县之间”的计划,为整个红军突破湘江天险开辟了机动区域,创造了有利时机。该组雕塑通过塑造蔡如燕协助红军战士固定浮桥铁链,红军战士大步跨上浮桥向对岸冲去的形象,反映红军战士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抢渡潇水的英勇事迹。
陈树湘红色文化园主体建筑正面鸟瞰图(景区供图)
(二)花岗岩大门牌坊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文化园的核心区域纪念园的入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花岗岩大门,两边柱子高7.1米,中间柱子高8.1米,分别寓意中国共产党和他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的日子。四根石柱上镌刻着两幅对联,中间这幅“满腔碧血荐轩辕,义烈千秋,光争日月;百尺青松环墓冢,精魂一缕,秀毓河山”,歌颂了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们;旁边这幅“虎将断肠明夙志,一心报党;黎元踵武仰高风,百计兴邦”,表达了人民对陈树湘师长的深切怀念。
陈树湘烈士墓(景区供图)
(三)陈树湘烈士墓
前方就是陈树湘烈士墓,陈树湘烈士于1934年12月牺牲于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遗体安葬在潇水河畔的飞霞山上。2014年,道县县委、县政府和红三十四师幸存者之一100团团长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等一些红军将帅后代对墓地进行了重新整修;2019年4月,烈士墓由原址迁入纪念园内。
整个墓地座南朝北,偏东方向24°,正对着陈树湘烈士的故乡长沙。墓前的两根石柱上刻有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书写的对联——“英雄姓名无人知晓,烈士功勋与世长存”。墓的右前方是陈树湘烈士的雕像,基座上的题词由中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袁伟将军所书。墓的左前方是红三十四师石制军旗,基座上刻有捐建人韩伟将军后人韩京京、张微微、韩小小的名字。
陈树湘烈士为了革命一生征战,没有亲属,没有后代。2013年的端午节,韩京京、张微微遵照父亲韩伟将军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道县潇水河畔的飞霞山上,祭拜韩伟将军的生死战友陈树湘师长,在陈树湘烈士墓前,张微微深情地喊道:大爹爹,我们来看您了!从那一刻起他们就认陈树湘为他们家中的一员,他们就是陈树湘的后代,也是红三十四师的后代。
红三十四师烈士墓(景区供图)
(四)红三十四师烈士墓
陈树湘烈士墓的另一侧是与陈树湘烈士墓一同迁入的红三十四师烈士墓,接下来我们前往红三十四师烈士墓。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红三十四师烈士墓。红三十四师6000闽西子弟很多都是父子兵,兄弟兵。长征时期,根据党中央的安排,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总后卫。战争环境十分险恶,红三十四师始终牢记党的嘱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以几乎全部牺牲的巨大代价成功护卫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了湘江。6000将士埋骨湘桂大地,他们中有名有姓或者只有一个外号的只有1040人,而绝大部分战士连姓名都无从知晓。红三十四师虽建制消失,将士们却用生命赴使命,用忠诚铸长城。
红三十四师铸铜雕像(景区供图)
(五)红三十四师铸铜雕像群
2020年,园内新建了四组红三十四师主题铸铜雕像,分别有浴血奋战、守望相助、舍身跳崖、红色传承,体现了以陈树湘师长为代表的红三十四师将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对党绝对忠诚英雄气概。
革命烈士纪念碑(景区供图)
(六)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2014年,碑身总高度26.10米,寓意中国共产党道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于1926年10月,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红色文化园。道县县委、县政府每年9月30日都在此举行庄重的烈士公祭活动。
红军亭(景区供图)
(七)山顶红军亭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红军亭,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幅对联“舍身铸盾催霜刃,溅血浇花艳杜鹃”,是写给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也是用来祭奠断肠取义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远处起伏的山峦,就是毛主席笔下《七律·长征》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之一——都庞岭。在山的那边是广西,山的这边就是我们道县。当年红三十四师在广西灌阳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后,翻越都庞岭辗转道县、江永、江华一带打游击。
面前的这条河流发源于都庞岭,名为洑水河,最终汇入潇水河。河对岸的村庄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梅花镇贵头村,是革命烈士何宝珍的故居,何宝珍是刘少奇的第一任夫人,刘少奇对何宝珍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称她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序厅(景区供图)
(八)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
我们前方的建筑就是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是湖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采用湘南民居风格的单层建筑,为装配式木质结构,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之一杨瑛大师设计。里围是边长29米的正方形,寓意陈树湘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陈列室由一个陈列厅、一个多功能报告厅和一个党员活动室组成。建筑高度6.1米,顶部铺设灰色琉璃瓦并设计建造有72平方米的天窗。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进入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参观。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陈列室的序厅,呈现一片红色的基调,寓意共和国的底色是红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断肠明志铸忠魂,是整个展厅的主题。陈树湘烈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我们眼前的这个雕像,就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年轻的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雕像,就是根据他的生死战友韩伟将军的回忆雕刻而成的。雕像高2.9米,寓意陈树湘烈士29岁时光荣牺牲。这是一个在呐喊的战士形象,生动揭示了陈树湘烈士那种奋勇前行的精神斗志,也与他最后断肠牺牲相呼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陈树湘烈士29年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1905年3月5日,陈树湘出生于长沙福临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25年,陈树湘在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北伐战争,进入叶挺独立团,跟随毛泽东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1934年3月,陈树湘担任素有铁军之称的红三十四师师长。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经湖南道州、广西全州和兴安一带过湘江。红军进入两江狭长地带,国民党重兵压境,天上飞机轰炸,地面围追堵截,敌人企图用铁三角的合围方式将中央主力红军全歼于湘江东安。生死攸关之际,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6000将士,同数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追兵展开殊死搏斗,全力掩护党中央、主力红军抢渡湘江。
1934年12月1日,当中央主力红军安全渡江后,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军队完全封锁,红三十四师已无法渡江。奉中革军委之令,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从广西境内翻越都庞岭再次进入道县,伺机摆脱国民党追兵,在湘南一带打游击,保存革命力量。然而,红三十四师这支孤军遭到敌人的疯狂包围伏击,多次从死亡线上突围后,又陷入了重围之中,伤亡惨重,几近全军覆没。
12月10日,红三十四师余部来到江华牯子江渡口抢渡潇水时,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鲜血直流。后因伤势过重,在道县四马桥馒头岭的一个岩洞内养伤。12月17日,当地保安团满山搜查,陈树湘被迫再次突围,因弹尽粮绝、身受重伤,不幸被敌人俘获。被捕后的陈树湘拒绝就医和进食,誓死不向敌人低头。1934年12月18日清晨,陈树湘在被敌人抬往道县,途经蚣坝石马神时,他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腹部早已溃烂的伤口,掏出肠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绞肠自尽,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关于陈树湘牺牲报道的长沙版《大公报》(景区供图)
这是当时《大公报》长沙版关于陈树湘牺牲的报道,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悬挂在他的家乡长沙小吴门外的一根石柱上示众。离家多年的陈树湘竟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与家人最后的相聚。
为了天底下更多的家庭,陈树湘做出了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人最坚定的选择——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用生命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对党绝对忠诚的生命长歌。他的英勇事迹也时刻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各位游客,我们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