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救穷不救懒。”脱贫致富不是光凭嘴上说说就能达到,也不是光靠一时救助就能一劳永逸,而是要自身树立主动脱贫的意识,并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在千辛万苦之后绽放出幸福的花朵。小湖镇鸿庇村贫困村民严邦兴就是这样一位勤劳致富、收获幸福的代表。

勤劳致富的养鸭“达人”

贫困户严邦兴的致富经

鸭子成群结队,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觅食,有的站在池塘边“嘎嘎嘎”引吭高歌……在小湖镇鸿庇村的一处农田里,“鸭戏图”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门口田里,场地大,空气好,附近还有池塘,水源充足,是养殖鸡鸭的好地方。我要把好条件都利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鸭子喂养好,彻底改变之前的生活状况。”严邦兴乐呵呵地说道。

严邦兴今年51岁,干瘦的身板、佝偻着背脊,但仍带着一脸微笑,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两年前的他可是另一副模样:自己身体不好,妻子黄禾金因患有精神病需要人照顾,由于身体和家庭原因,两口子成天只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毫无经济来源,仅靠低保补贴维持基本生活,“越病越穷,越穷越病!唉!”他瘦削的脸上带着的是苦笑,日子看不到一丝希望。

2016年,严邦兴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小湖镇帮扶干部通过与严邦兴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家庭致贫原因,为其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严邦兴劳力不行,无法靠发展种植业增加收入,但他有想法、有意识,可以发展养殖产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2017年,扶贫干部帮助严邦兴向上级申请扶贫资金5880元,购买了1200只鸭苗进行养殖。

镇村干部的帮扶,让严邦兴重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由于没有技术,严邦兴养的鸭子陆陆续续病死了100多只,养殖场经营一度陷入了困境。爱人黄禾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劝严邦兴放弃养殖,尽快将剩余的小鸭出售后外出务工。但是严邦兴没有答应,一直坚持了下来。没有资金,严邦兴就找到帮扶干部,到图书馆借回养鸡养鸭知识书籍;没有技术,有空时他就跑到其他养鸡养鸭大户那学习,还到镇农技站寻求技术支持,摸索经验,一门心思钻进了养鸭场里……一段时间后,严邦兴逐步掌握了鸭子的生活习性、病理常识,对鸡鸭的防疫、消毒等能正确处理,逐步掌握了科学养鸭的技术,最终这批鸭子只病死了不到150只,损失降到了最低。2018年初,严邦兴把鸭子养得又大又肥,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农历年底鸭子出售后,给严邦兴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这一年,他和妻子在家过了一个和和美美的新年。

通过精心经营,现在他已经成为村里的养鸭“达人”,不仅扩大了自家的养殖规模,而且还一边示范,一边为前来“取经”的贫困户讲解养殖要点。“我能够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就应该继续努力,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成功脱贫的严邦兴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我要将鸭棚修整下,争取下半年多养些鸭。”眼下,进入盛夏季节,炎热的天气不适宜大群养鸭,于是他向上级申请了养蜂项目,现在已养殖5箱蜜蜂,预计蜂蜜产量将达到25公斤。与此同时,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严邦兴还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工作,每月增加了固定的一千元收入。

现在,严邦兴白天奔走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沿街清扫路面,清理河面垃圾,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空闲时候到养殖场喂喂鸭,到家里的后山看看蜜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日子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看着家里生活条件一天天变好,存款也多了,心里觉得特别踏实。”(邱晨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