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档案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档案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有十个方面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档案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胸怀对党、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专门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档案工作“怎么看、怎么做”的重大问题。国家档案局编辑印发《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摘编》,对此作了梳理。在档案工作地位作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目标任务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存史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在发展路径上,强调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在保障措施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突出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贯彻落实到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地方档案机构由“局馆合一”改为“局馆分设”,档案行政职能划入党委办公厅(室),档案馆列为党委管理的事业单位,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提高了档案行政管理能力。在各级党委重视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全新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办公厅(室)切实履行档案主管部门职责、局馆既分工负责又协同配合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党管档案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类档案事业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

全面推进“四个体系”建设,建设档案强国的思路更加清晰。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档案事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部署,擘画了未来5年档案事业发展宏伟蓝图。《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创新性地提出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四个体系”建设,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组织实施“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信息化强基工程”“科技兴档工程”“人才强档工程”“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明确了26项主要任务,档案强国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发展路径更加科学。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编制“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档案工作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以贯彻实施档案法为抓手加强档案行政管理,依法管档治档效能更加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完成了实施32年来的首次全面修订,旗帜鲜明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写入法律,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两个专章,有力夯实了档案行政管理的制度之基,是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推进档案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出台14部部门规章、27项行政规范性文件、3项国家标准和69项行业标准。加大档案执法检查力度,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工作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推动解决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馆库建设、安全保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档案部门创新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模式,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制定行政权力清单,宣传普及档案法律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尊崇法治、依法治档的良好环境。

全面记录留存新时代伟大奋斗历史,档案资源素质和结构更加优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大战役形成的档案归集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共归集“两类档案”目录超8000万条、档案数字资源1500余万件。记录新时代、新变化、新成就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丰硕,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之重器”档案资源完整归集,集成电路、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研发计划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庆祝建党百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冬奥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档案全部归集。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0.47亿卷(件),较2012年末增长159%,馆藏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档案、民生档案占比逐步增大。档案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档案局发布《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就拓展档案利用渠道、简化档案利用手续等作出规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中央档案馆建立定期向社会集中开放档案的机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在今年“6·9”国际档案日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目前其官方网站可查阅档案目录总数量已达到410余万条,馆内信息化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档案468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开放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档案33万余卷。建成全国档案查询服务网络平台,许多地方将民生档案查询利用纳入“一网通办”服务事项。

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有力有效。档案部门围绕国际国内有关重大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精心做好资政服务工作。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首批文献集12卷。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形成了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滋养理想信念、传递家国情怀。特别是在党的百年华诞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央档案馆重磅推出“三个一百”,即举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制播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出版《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用红色档案解读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答好了深耕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一时代命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抗战研究,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档案局于2016年启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组织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面开展馆藏抗战档案的梳理、鉴定和汇编工作,目前累计影印出版图书70余种460余册。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档案部门第一时间提供小汤山医院建设图纸,为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转型发展成效更加显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和系统观念,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档案工作理念变革、方法创新。国家档案局深化内设机构改革,新设立科技信息化司,为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室)120余家,全国建成各级各类数字档案馆(室)6000余家。各级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达24179TB,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占比大幅提升。国家档案局联合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推广电子公文、电子票据、电子证照、电子卷宗应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有力支撑国家“放管服”改革。加强档案科技创新,10年来国家档案局共组织实施1071项科技项目,其中288项优秀科技成果得到重点推广应用。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档案工作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积极推进档案外事实践创新,深度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在国际合作中主动展现大国担当,为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档案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申报《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和《南京大屠杀档案》等6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报《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7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遗,有力反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篡改历史的罪恶图谋,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贡献。全方位深化中俄档案合作,从俄罗斯征集到新中国开国大典彩色影像和大量党的早期历史档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联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举办“锦瑟万里,虹贯东西——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非洲文献机构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向世界宣传中国抗疫经验和重大成果。

大力加强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加现代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事业基本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持续投入,全国档案馆库建设迎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发展质量最好的黄金期。“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3亿元,补助建设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1600多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面貌一新,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极大改善。各级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比2012年末增加125%,总计达1410.8万平方米,一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用房新建改建扩建。高质量推进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建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全面投入使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即将竣工,中央档案馆新馆建设列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

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档案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更加坚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档案部门自身建设,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加大干部培训和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每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培养档案中高层人才1000余人,对县级档案局长馆长进行轮训,每年开设中西部地区档案人才培训班,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近500期、培训学员10万余人次。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在档案系统组织开展档案专家、工匠型人才、青年业务骨干“三支人才队伍”的选拔工作,并做好跟踪培养工作。加强档案学科建设,38所大学开设了档案学专业,10年间共计培养2万多名档案专业人才。各级档案局馆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6.8%,比党的十八大前增长20.9%,档案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10年来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强化历史担当;必须坚持党管档案的原则,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锚定“国之大者”,找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继承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使档案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坚持严实作风,坚持不懈落实从严依规科学管理要求,抓好党建、带好队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时代新征程,各级档案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 陆国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