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新的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我们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努力学深悟透,深刻把握核心要义,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必须坚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深刻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形成完整的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不仅哺育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沿江人民,还通过南水北调惠泽华北广大地区,在农业灌溉、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水力发电等方面也作出巨大贡献,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依江而建的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我们必须从中华文明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刻理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过去,长江岸线和港口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问题突出,沿江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环境风险隐患较多,到了非下大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相关重点难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十八字方针,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矩、划红线、明方向。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处理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重大关系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就是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全面做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就是要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一张蓝图干到底。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就是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就是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统筹解决好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开放安全等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四)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落地落实落细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使命,必须坚定战略自信、勇于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二、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实践经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成就,集中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发展理念形成共识。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切实扛起共抓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主动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二是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从保护一域到保护全局,从牺牲环境发展到保护中发展,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谋划监管,解决了一批历史上多年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矿库污染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十年禁渔”全面实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江豚数量较五年前增长20%,安澜长江建设成效明显。
三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创新为驱动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取得积极进展。一方面做“减法”,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超过8000家。另一方面做“加法”,2015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提升到2.5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形成。
四是发展格局更趋优化。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显著提升,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实现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多式联运效率大大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上中下游发展差距逐步减小,2016年至2022年中上游地区生产总值与下游地区之比从89.6%提高到92.8%。长三角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发展机制逐步完善。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建立并持续完善,我国首部流域保护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开启了依法治江护江兴江新局面。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负面清单管理体系作用持续发挥。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多种渠道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三峡集团、中国节能集团累计投入大保护资金超过2000亿元。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4.5%,比2015年上升27.5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到46.5%,比2015年增加1.4个百分点,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利共赢。七年多的生动实践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思想引领、统一认识是根本前提,问题导向、统筹兼顾是主要方法,督促检查、奖惩并举是关键手段,健全法规、形成合力是重要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推动长江经济带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
(一)从国际形势看,要求长江经济带在服务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地区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途径,加快与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发展,更好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动力活力,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提高支撑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
(二)从国内情况看,要求长江经济带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劲。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依然繁重。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有基础、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创新驱动支撑转型升级,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夯实支撑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看,要求加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挑大梁”作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的任务仍然繁重,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有责任、更有义务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四、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长江力量。
(一)增强大保护战略定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推动水环境治理范围由干流向支流和重要湖泊拓展、治理重点由常规性指标向特征污染物延伸。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持续完善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实施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围绕“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率先在长江经济带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推动沿江省市建设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在科技前沿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优化沿江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在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化工、轻纺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竞争力。
(三)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板块、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要强化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在中游地区打造新增长极,在上游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模式。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抓手,推动黄金水道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沿江高速铁路,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完善航空枢纽布局,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同联动,支持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都市圈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以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样板,探索构建完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沿江人民。
(四)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要更好发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大上海及苏皖浙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力度,推动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推进内陆开放型高地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扩大贸易往来、深化双向投资、拓展产业合作、加强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五)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加强长江流域文明探源和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长江沿线非遗保护传承,打造一批彰显长江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之窗”。大力宣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弘扬长江沿线红船、井冈山、长征精神,统筹推进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推动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打造集中展示长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乡风貌,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本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一期增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