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政治学者普拉萨德于4月18日发表文章详细解读中印关系,他认为印度必须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获得发展,进而使印度成为具备地区性影响力乃至全球性影响力的国家。普拉萨德明确提出,中国才是印度的良师益友,印度应该韬光养晦,摸着中国过河。

经验心得分享_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为支持这一论点,普拉萨德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点明印度当前的问题。

第一,印度一直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但始终一事无成。

第二,印度屡遭挫折却毫无觉醒。

第三,印度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选择真正的盟友进行合作。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以及国内民生建设领域,屡次出现问题,普拉萨德毫无疑问直接击中了印度内外政策的命脉。

其次,解读了印度目前的现状。普拉萨德认为,印度内外政策的混乱导致未能释放出自身巨大的人口红利,而内外政策的频频失误也影响了印度的国家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二。

经验心得分享_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第一,印度对自身文明存在错误认知。印度将自身落后的原因归结为外族入侵,而穆斯林的入侵更是对印度造成了严重打击。印度在历史上遭到英国奴役并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但印度并未因此责怪英国,反而将所有的罪责归咎于穆斯林入侵。印度认为,正是由于穆斯林入侵使印度历史中断,并带来了落后、专制、野蛮的统治,导致印度失去跻身世界强国的机会。普拉萨德认为印度的这一传统观念是错误的,真正造成落后并导致印度与世界强国失之交臂的原因,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第二,长久的错误认知使得印度盲目相信西方殖民者。印度甚至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过度美化,认为英国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帮助”印度,1947年印巴分治后,英国撤离印度,但是留下了运转良好的官僚体系,也留下了世界通用的语言,还留下了丰厚的工业基础,这都是促使印度变得强大的“良好”基础。对殖民历史的美化,使得印度政治精英及民众都十分自觉地成为西方霸权的奴隶,更为可悲的是,这种政治思想领域的奴役非常难以察觉。

经验心得分享_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最后,指出了印度未来的方向。普拉萨德认为,正是历史认知方面的错误以及对西方殖民统治的美化与崇拜,导致印度忽视了与最大邻国中国之间的关系。1962年的边界局部冲突后,印度甚至与中国反目成仇,尽管双方都致力于解决边界问题,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未处于正常状态,这也造成印度内外政策举措失当。

普拉萨德认为印度将中国当做敌人,是如今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普拉萨德最后提出,如果印度想要摆脱西方殖民历史的束缚,真正从西方迷梦中苏醒,则必须寻找新的方向,更应寻找良师益友,而中国将成为印度最好的老师,印度应该直接采用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战略,即韬光养晦,摸着中国过河。

印度在俄乌危机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而印度也再次频繁出现在国际视野之中。普拉萨德在这一关键时期提出以上观点,或将为未来的国际局势及中印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心得分享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首先,总体而言,普拉萨德分析中印关系的文章较为理性客观,是印度学者近年来少有的冷静表达。普拉萨德既没有过分地以意识形态眼光看待中印关系,也没有用西方殖民者留下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中印关系,从历史、现状、未来的不同角度对中印关系进行平视的描述和分析,整体的意识形态色彩并不浓厚。

其次,普拉萨德认为印度目前处于战乱混乱认知错误状态,主要原因有三。一、印度存在历史认知错误;二、印度盲目崇拜英国等西方国家;三、印度对中国力量存在错误认知。

第一,从历史层面而言,印度也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尽管如今生活在印度的人种与古印度人存在根本差别,印度古代文明在现代社会也已出现中断,但印度文明古国的身份是不容置疑的。普拉萨德表示,印度一直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在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构建中却出现了偏差。印度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认为穆斯林进入印度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灾难,在这种错误历史认知的指引下,印度国内的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存在激烈的教派冲突,甚至因此发生血腥事件。这种错误的历史认知使得印度国内始终无法实现团结,这也正是普拉萨德指出的政治后果。

第二,印度对英国殖民统治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英国离开印度后,为印度带来了“自由”,印度应当对此感恩戴德。这种普遍心理也是印度独立时期留下的后遗症,圣雄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导致了这一后果。众所周知的是,印度的独立既没有经历过革命,也没有经历过反殖民战争,印度得以独立,完全是因为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做出了妥协。英国虽然进行了战略后撤,也做出了政治妥协,但仍在印度埋下了许多钉子。

英国通过印巴分治,将整个印度大陆一分为三,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复杂纠葛的历史就此开始,在这种背景下印度与巴基斯坦始终处于冲突状态。印度不但未能识破英国精明的殖民统治方式,反而认为英国给予了文明的恩赐,对英国的盲目崇拜也导致印度政治精英及民众的思维受到奴役而不自知。在考虑国家政策时,印度并未站在南亚大国的角度进行考量,反而根据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的立场出谋划策。这种南辕北辙的政策也导致印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以找到出路,因此印度信心满满却毫无成就,屡遭挫折却毫无进展。

经验心得分享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_分享经验和心得

第三,印度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敌人,正是殖民统治与历史断层所造成的最大遗憾。中国与印度分别处在喜马拉雅山的两侧,原本可以成为山水相连的邻居,但印度将1962年的边界冲突视为国耻,各派为换取选票不断编造冲突细节,并将其置于政治叙事之下,甚至将其变为加剧中印对立的工具。六十年过去,印度政客为获得更多选票,仍在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中印边界冲突,渲染“中国威胁”。普拉萨德指出,中国并非印度的威胁,回顾两大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交往历史能够发现,除了1962年的边界争端导致双方兵戎相见外,中印两国始终相安无事,互相促进,印度不应将这一小小冲突凌驾于两国发展大局之上,印度的所作所为只能证明,印度受“西方中心论”荼毒已深。如果印度想要挣脱西方束缚,重塑国际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只能以中国为师,摸着中国过河。

普拉萨德的提议具有远见,印度目前的情况与中国1980至1990年代类似,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青壮年劳动力充足,印度的青壮年劳动力既处在个体生理年龄的黄金时期,又象征着国家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与此同时,印度要想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确实需要参考中国的经验,中国用40余年蓬勃发展的事实向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展现出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的发展历程。普拉萨德认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经验完全可以成为印度宝贵的财富,正因如此他才提出,印度要以中国为师,摸着中国过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