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传承下来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核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作为培育人才的第一阵地的高校教育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必须要落在人才培养方面,旨在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高校教育的传承与发扬,高校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互融合,培养青年学生当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必然趋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教育的红色纽带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神、价值导向、思维方法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国家情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而中华传统美德中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都与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红色纽带,为高校教育提供给精神滋养、道德涵养,提供丰厚资源。高校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大学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内涵,有利于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同时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真正做到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课堂中加入孔子、孟子等古人的成长故事,增强学生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推动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只有立足于波澜壮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才能正在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在于培育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并将其融入高校教学,在丰富内涵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开创高校思政课改革新局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五千多年的历史阶段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蕴,对高校教育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丰富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枯燥和抽象的现象,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源头上扭转窘境,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高校师生多元化研究方向、搭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平台,让师生沉浸在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促进高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体现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出属于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构成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内核,有助于厚植和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他们勇于承担历史重担,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团结统一不懈奋斗。“求木之长者,必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专属的精神标识,渗透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创新,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演进史。既有文学艺术方面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等极具审美价值的文艺瑰宝,又有科学技术上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四大发明,更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图强求变的变法维新,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的现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精神之源。青春之课以思政铸魂育人,高校学生要认真学习好传统文化,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支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实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了君子应像上天一样运行不息的思想,只要生命不止,人生就应奋斗不息。理想的实现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力,需要在积极实践并历经磨难后仍能顽强屹立、自强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瑰宝,高校思政课应不断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情感培育、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不断增强学生的认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作者:黎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