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宽敞的库房,十几口大陶缸和容量不一的各类酒桶在地面上整齐摆放着。一走进,浓浓的酒香便扑鼻而来,角落里摆放的特制炉灶,似乎还残存着前一天晚上蒸酿稻谷的余温,让人不禁醉倒在这清冽的酒香中。
老姚和他的酿酒工具
这间库房的主人,这些香醇谷酒的酿造者,名叫姚生林,今年65岁,是湖南省醴陵市茶山镇龙井居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老姚就凭借着他勤劳苦干、做事认真细致的精神,通过谷酒酿造、养殖黑山羊和草鱼,实现年收入5万元,成功带领着一家7口成功脱贫。
老姚手捧“优秀共产党员”获奖证书
说起老姚一家,邻里乡亲无不为老姚老两口的勤劳和执着称赞。老姚和妻子膝下育有二女一子,儿子先天一级残疾,瘫痪在床;大女儿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平常只在家做点家务活、放放羊;大女婿从云南入赘姚家,在江西打工维持生计;原本健康聪明的小女儿,在20岁时突发精神病,现为精神二级残疾。2010年,活泼可爱的孙儿姚洪福出生,给老姚一家带来了欢声笑语。2016年12月,孙女也出生了。
早年间,姚生林在江西学习了一年的酿酒技术,本想回到家乡“大展拳脚”,由于治病,家境贫寒,他只好将多年的酿酒梦藏于心底。沐浴精准扶贫的政策春风,7岁的孙子读小学又享受了教育助学政策,政府还代缴了新农合、购买了扶贫特惠宝。2016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老姚申请到了政府贴息的4万元小额信贷资金,一步步添置自家的酿酒设备、储存容器、捯饬场地,他的“酿酒厂”也捣腾得越来越好。为了酿造出高品质的谷酒,将谷物蒸得恰到好处,老姚夫妻俩常常是起早贪黑、片刻不离的守在炉灶前,观察火候,有时甚至忙到凌晨一两点都浑然不知。一年忙活下来,能产出谷酒3000多斤。老姚的高品质谷酒也收获了一群忠实的“粉丝”,周围村民都闻名购买,甚至还吸引了来自邻省江西的回头客。
不仅谷酒酿得好、酿得香,在种养方面,老姚也是一把好手。今年上半年,老姚参加了由市扶贫办举办的为期20天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学习种养知识。回到家后,酿酒之余,他将黑山羊的养殖规模扩大到30多只,此外还放养了2亩鱼塘,400斤鱼,饲养了一些鸡鸭。“直到现在,我都还与同期培训的老师和学员保持着联系,我们经常相互交流种养方面的经验,他们帮我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谈起在长沙认识的“师友”,老姚心中十分感激。“这个酒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洪福酒,我的孙子就叫洪福,这个酒就像我对我的孙子一样,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热情。”老姚激动地说着。
老姚在田间放养黑山羊
在谈起接下来的计划时,老姚兴奋地透露出要注册合作社、综合发展种养加的想法:“种粮酿酒,酒糟作饲料,畜便种粮,酒卖钱。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敢想,敢做,生活的滋味全凭自己用勤劳的双手酿造!”
中国社会扶贫网
通讯员 | 匡凤 邓立平 龙忆琳 / 编 辑 | 蒋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