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提问”是新教师非常关注的焦点, 往往在活动设计时花非常多的精力,设计一堆问题,但在真正组织实施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
♦ 幼儿没听清楚哪句是提问
♦ 不知关键性问句在哪里
♦ 幼儿难以回答提问
♦ 教师不知道如何及时引导与启发,导致场面尴尬冷场
♦ 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请幼儿举手回答
♦ 大部分幼儿缺少足够的思考时间
Part.1对“关键性提问”保持敏感
新教师由于缺乏师幼互动经验而容易怯场,常在幼儿面前不知所措,经常会出现冷场、断片,组织语言前后不连贯,忘记接下来该问幼儿什么;或者将“组织语”和“提问语”混在一起,对幼儿一直“絮絮叨叨”,幼儿听不出老师到底想问什么。
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要给予新教师策略支持。
首先,要让新教师明白,一般一个集体活动的关键性问题的数量较少,问题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开放性与启发性的特征。
接着,要帮助新教师理清楚该活动中哪几个是“关键性提问”,将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做重点标记,单独拎出来,有意识地记忆。
最后,在组织活动时,提醒新教师要区分“组织语”与“关键性提问”,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提问语”的敏感度,提“关键性”问题时要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让幼儿清楚地接收到“提问”信息。
Part.2备好“辅助性提问”
“关键性提问”往往是开放、简洁的,当教师抛出问题时,因幼儿能力、经验、兴趣的差异性,加上新教师缺乏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经验现状的能力等因素影响,幼儿在回应教师提问时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或者出现断片、不会回答的情况,对此新教师会表现出慌乱、 不知所以的状态。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引导新教师在梳理“关键性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辅助性提问”。
“辅助性提问”是教师在综合分析幼儿所具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设置的,旨在帮助幼儿激活自身经验,打开思路。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在教师遇到冷场或被拉偏的情况下承担“救火员”的职责,起到调节活动节奏的效果。
例如,阅读绘本《碗屋》时,教师设计关键性提问:“小老鼠们怎么才能爬上那个大碗呢? ”同时,教师要预想幼儿冷场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并预设系列辅助性提问:它们身边可能有什么?小老鼠比较擅长什么?小老鼠们可能会借助什么来让自己爬上大碗?或者请谁来帮助它们? 从而帮助幼儿发散思维,进一步与教师产生积极互动。
Part.3预留幼儿思考时间
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幼儿的关注能力自然是不足的。他们在组织活动时更关注自己能否根据已设计好的文本继续下去,所以往往会一发出“提问”就请幼儿举手发言,不会考虑幼儿是否已充分思考等细节,这是新教师师幼互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新教师没有意识到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幼儿较长时间进行认知加工;
二是新教师害怕活动中出现“冷场”或“拖沓”的现象,于是急于要求幼儿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要提示新教师学会等待,给幼儿预留思考时间,当问题提出时,提醒幼儿想好了再举手,不以“谁举手快就请谁”的方式来与幼儿互动。
这样的规则体现出教师尊重幼儿,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同时,我们要让新教师明白,活动中偶然的“冷场”与“等待”是正常的、必要的。
二、学习“回应”
假如“提问”是教师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回应”就是让教师做“支持者”,助推幼儿认知和思维发展。新教师在回应幼儿时往往存在着“不知道如何概括和提炼幼儿的回答”“经常性地重复幼儿的回答”“不善于使用身体语言来支持幼儿积极回答”等问题。
Part.1“概括提炼”是核心能力
在师幼互动中,概括和提炼幼儿发出的信息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目标完成情况。受语言水平发展的制约,幼儿在表达时经常会出现语言组织混乱、词不达意或表述不完整等情况,教师应及时概括、 提炼和总结幼儿的思维结果,帮助幼儿梳理现有经验和认知情况,从而助推师幼互动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认知、分析、比较、抽象、综合,将其内部特征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的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
新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概括和提炼水平,在专注倾听和深入理解幼儿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及时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
教师在开展益智区活动前与幼儿的谈话。
教师指着一个按颜色规律一圈一圈拼成的正方形彩色图案玩具问幼儿:“你发现这个玩具图案拼搭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
幼儿A:“它里面是红色的, 外面一圈是绿色的,再外面是白色的……”
教师概括:“对了, 这个玩具拼搭的规律就是按不同颜色一圈一圈拼搭的。”
语言精练化是幼儿思维及表达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概括提炼给了幼儿非常好的示范。
Part.2“积极暗示”很重要
这里的暗示重点是指身体暗示,主要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等。对于幼儿来说,在集体同伴面前独立表达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比较内向或不够自信的幼儿。新教师要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进行积极暗示。
例如:用期待、鼓励的眼神看着幼儿的眼睛,对幼儿报以微笑的表情,身体前倾或蹲下来保持和幼儿平视等,给幼儿传递力量,有助于营造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给幼儿积极回应。
Part.3重视“必要的重复”
由于缺乏互动经验,当幼儿回应提问时,新教师经常会不自觉地重复幼儿的回答,无法快速、灵活地深入话题,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造成听觉疲劳,降低了幼儿的倾听兴趣及对教师语言的敏感度。
新教师的这类行为是造成互动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首先要帮助新教师梳理清楚两点:
一是认识到自己存在着“鹦鹉学舌”式的互动习惯, 需要有意识地控制与调整;
二要了解“何时可以重复幼儿的回答”,在师幼互动中需要“必要的重复”。
那么,哪些是“必要的重复”呢? 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当幼儿说话声音特别轻影响大家倾听时,可以鼓励幼儿重复或者由教师来重复;
第二种情况是个别特别胆小不自信的幼儿回答问题时,他们的语言一般是断断续续或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重复一遍以达到表扬鼓励该幼儿的目的,同时也让大家听明白;
第三种情况是该幼儿的回应信息非常重要,属于高质量的,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回答来加深全体幼儿的记忆。
三、保持“平衡”
新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时,经常会出现班级中个别幼儿“独领“”夸夸其谈”,其他幼儿“集体沉默”的情况。
风骚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由于新教师在提问时未能把握幼儿的能力差异,容易追随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思维节奏与经验水平进行个别互动,造成师幼互动积极、热烈之假象。
针对这样的“霸权与失衡”现象,我们要帮助新教师指出问题所在,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现象的不合理性,加强其“面向全体幼儿”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给予策略支持。
比如,我们要提醒新教师在互动中鼓励这类幼儿挑战难回答的问题,把相对简单的问题留给大家先思考,等大家都不会了再让他们积极表达;同时,新教师在互动中要尽量关注全体幼儿的参与度,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多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等等。
总之,如何在集体活动中“提问”与“回应” 需要新教师长期进行自我修炼。我们要鼓励并帮助新教师努力践行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支持幼儿的积极思维,提升师幼互动能力。同时,新教师要明白:师幼对话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沟通、合作的师幼关系,这也说明问题发起者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幼儿。作为新教师,首先要做好提问与回应,在逐步积累互动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更高级的互动,即引发幼儿提问,师幼彼此追问和回应,实现思维合作共振,真正达到深度对话,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由此可见,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