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医院
2018年全国两会新组建全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并在医疗行业的分级诊疗、医保杠杆、强化基层医疗体制、数字医联体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
在政策变革、民众服务需求、互联网、物联网等多重力量推动下,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正在经历全面重构。资源节约、健康适用的空间与资源共生型医院成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为设计者面对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带有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往的成果,不再按部就班,需要应时而变,做到未雨绸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目录
项目定位
空间布局
绿色医院
一、项目定位合理
合理的项目定位是医院远期良性发展的基础。
▲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项目定位是整个规划的指导原则,为医院远期发展提供战略性的依据。医院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外部环境及内部运营方面、医院资源及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分析,形成符合医院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运营发展规划,从而确定规模、等级、核心业务、发展思路等等。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深化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大型三级医院规模的定位思路不再是求大求全,更注重提质增效,追求规模与实效相匹配的合理增长。大医院逐步取消普通门诊,推动医联体建设的政策引导,使得门诊建设规模应该适当缩减。
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规划设计的过程,设计单位是绘制建设蓝图,而业主单位以规划为基础来绘制医院发展的蓝图。这个过程是业主单位重新梳理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是反复论证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如此设计方才能充分领会业主意图,通过规划设计完成业主预期。
二、内外部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合理的内外部空间预留为医院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空间布局宜顺时应势。
在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中,空间预留几乎是与门急诊、医技、科研教学等九大功能模块相等同的重要,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前期的预留为医院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核心医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应接不暇,而且政策导向、专项资金争取、特色科室发展等方面也是存在不可预见性因素,所以医院功能布局宜富有弹性和可生长性。
外部空间的预留并非单纯的土地预留,而是需要远期的发展建设能够合理的融入到原有的医院布局秩序当中,成为原有建筑的生长和延伸,使得新旧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滦平医院
例如在滦平医院的设计中,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模式,因二期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一期建设基础上,医技、住院甚至门诊皆有继续拓展建设的空间,而将来的二期建设,以医疗街的延伸作为主脉络,形成肌理的生长,从而有序的融入到整个院区规划当中。
内部的空间仍然需要适度的预留。其原因一是部分科室受到自身布局特点的限制,不适合另外择址扩容,二是考虑到人员设备的共享,辅助或关联科室的密切关系,不适合另寻他处进行补充建设。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手术室、影像中心、核医学科及检验中心。如果另行择址扩容或改造,会带来例如患者动线组织、洁污物品的供应及回收、放射防护的限制、人员及设备的共享、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不便。预留内部空间的目的无非是解决以下的两个问题:一是医院业务量的正常扩增,满足量的提升。
从技术发展层面对于某些设备或者开展的业务进行空间预留,满足质的提升。
▲ 兰州军区总医院
例如兰州军区总医院的手术中心建设。随着影像技术在术中的深度应用,手术室建设中,除了常规的术中设备,还预留了术中核磁、术中CT、杂交手术室以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部分设备的投入需要考虑到防辐射以及荷载甚至运输路线的因素,所以前期设计中就需要落实设备选型等前期资料。在其地下部分的设计中,配合PET-CT预留了回旋加速器,应对增量预留DSA用房。在设备方面,应对将来人力成本的增加,预留了垃圾污衣回收系统。
三、打造绿色医院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行为,成为每个建设参与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取得“绿色医院”的认证,说明医院注重环保和能源的节约,实际也是医院品质的外在体现;是医院管理者们“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拥有远见卓识的绿色思想,有助于建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得到社会认可的医院项目。
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中,结合绿色医院评价体系,根据星级目标逐个落实。 只需将科学与合理的理念融入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即可完成绿色的身份验证。
通过模拟分析,对建筑环境当中的风、光、热、声等性能,通过计算机的复杂分析计算给予量化的评价,并进行能效评测,从而对于设计进行辅助,以期达到节能降耗的最终目的。
绿色医院是保证舒适体验的前提下,耗能最少的医院。绿色医院集成了节能节地节水、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产品,这些技术的运用和落实,都顺应了未来医院的发展趋势。
▲ 邢台市第一医院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广泛采用,对于项目设计、施工当中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的三维协同设计,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错误,对于一些错漏空缺进行预判,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而且对于后期运维可以起到能耗监测等辅助效果。
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让智慧医院体系逐渐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核心内容。有关智慧医院建设和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前沿设计主题,程超将会在日后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医院建设的高峰期,尤其是公立医院,新建医院的面积及床位数都大大地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同期新建医院的水平。然而,作为一个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建筑体,商业式创新、建设理念更迭、空间布局优化等,对医院建设思维和设计理念都提出了高效、绿色、智能的复合型新要求。
作 者
程 超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分院副院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