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王荣军张先友)11月16日上午,宿豫区陆集街道利民社区居民张女士将孙子送到幼儿园后,赶到利民芦蒿产业园除草。“你看我都70多岁了,还可以在这里打零工,每天也有七八十元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咱这日子,是越过越敞亮了。”张女士笑着说。

乡村振兴优势如何为稳定脱贫添动力?今年以来,宿豫区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点赞。

产业带动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可走进宿豫区新庄草莓园大棚内,只见枝叶绿意盎然,其间红红的草莓很是惹眼。“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们这儿的草莓就可以上市了,一定会卖个好价钱。”种植户盛继权指着草莓说。新庄草莓园以合作社为依托,与低收入农户之间建立四种利益联结机制。

以土地入股: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基础分红、资金入股固定分红及产业效益分红,解决群众长远生计和持续稳定收入问题,目前,有30户低收入农户入股土地84.43亩。

反租倒包:对有劳动能力、愿意创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合作社予以优先、优惠承包,目前,有12户低收入农户参与自主承包经营。

参与基地务工:对没有能力承包或不愿承包经营的低收入农户,由社区党委与合作社联系,优先安排在草莓园从事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目前,有23户低收入农户在草莓园务工,人均每天可增收80元左右。

订单农业:合作社与南京市蔬菜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农业500亩,包销产品。草莓园实现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年接待休闲体验、观光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600余名劳动力就业创业增收,其中低收入农户超过100户,人均年增收超过6000元。

曹集金银花种植基地、陆集芦蒿种植产业园、仰化莲藕产业基地……像这样的产业,宿豫区还有很多。

扶贫厂房 创造门口就业机会

“不相信吧,咱这玻璃工艺品全部销往国外,赚外国人的钱。”宿豫区仰化镇刘涧村的禄荣玻璃厂负责人周珊珊自豪地说。

走进工厂,只见院子里晾晒着松果、仿真花等原料。进入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忙个不停,将石头、松果、仿真多肉等配件插入工艺玻璃瓶内,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便制作而成。随后经传输带交给工友,对产品进行防震包装,一件件产品包装成箱,准备运往国外。

据了解,该厂是由周珊珊和村党支部共建的“扶贫车间”,周珊珊提供制作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村党支部有偿提供加工场地和相关服务,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已经吸纳周边就业30多人,大部分是五六十岁的妇女。“以前打工还要出远门,老人和孩子都没法照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正在该厂打工的居民蔡晓玲高兴地说。

同样建在仰化镇的江苏昕飞扬工艺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使用扶贫资金357万元,建设一栋4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及道路、绿化、配电等附属设施。该公司专业生产高端收纳用品,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多个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吸纳8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村集体年增收24万元。

像这样的家门口“扶贫车间”,在宿豫区随处可见。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来龙镇将2019年度省级财政精准帮扶资金84.54万元和2020年度82.18万元集中投入到光明社区“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两栋标准化厂房共计2000平方米,用于招引“三来一加”项目,可为光明社区及周边村居大龄低收入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同时,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3万元。

自主创业 激活增收内生动力

仰化镇刘涧村的居民朱明安在政府免息贷款扶持下自主创业,先后尝试莲藕套养小龙虾,这两年创新尝试水稻套养小龙虾和螃蟹,每亩经济效益达3000元。

“以前开过空心砖厂,但是由于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原因,钱没赚到反而还欠了外债,生活雪上加霜。”朱明安介绍,后来在村里的推荐和引导下,才决定养殖小龙虾。

没技术、没经验、没销路,养小龙虾之初,朱明安吃了不少苦头。“不懂不会可以学啊,总比穷一辈子强吧!”抱着这样的心态,朱明安跑到泗阳县、宿城区等多个龙虾养殖基地参观学习,然后自己再摸索养殖技术。“你看我这里的龙虾都是吃玉米和黄豆,不仅个头大,而且还很干净。”

为人诚信,再加上养得好,龙虾的销量自然不用愁。朱明安从2017年开始采用藕稻虾蟹共作模式,2018年就顺利摘掉了“贫困帽”,2019年,他又开始研究养殖螃蟹,经过两年摸索,今年收成很好,“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和朱明安一样,来龙镇保安片区的韩华生,通过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做特色早点生意,还帮助两名家庭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儿子儿媳在本村“三来一加”工厂上班,如今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兜牢底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宿豫区持续做好帮扶政策落实工作。今年1-8月,累计发放低保对象生活补助资金277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384万元;发放2021年度水电费补贴387.73万元;发放春季学期学费补助、校车补助以及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因灾保险等3221.77万元。今年以来,已通过帮扶救助系统受理救助事项206件。

实施农村人口就业增收行动。把增强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稳定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会同人社部门开展送岗下乡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区内缺工企业参加乡镇(街道、园区)线下招聘会15场,累计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积极申请小额扶贫贷款从事生产经营,1-8月发放贷款1544笔共计4707.5万元,贷款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2%,农户自主创业增收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开展“小康托底险”试点。区财政拨付专款建立468万元保险基金,将全区近50万人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小康托底险”保险范围,聚焦易返贫易致贫的重点群体,对因病、因灾、因意外等原因造成经济支出较大的农户,积极运用商业保险,按照不同标准予以保险救助,从源头上筑起发生贫困的“拦水坝”,有效控制支出型困难家庭,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实施新一轮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按照《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收十大路径》,采取“一村一策”编制增收项目清单,通过完善清单化推进机制、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拓展村集体经济联建路径,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级。重点聚焦经济薄弱村稳定脱贫,对排查出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幅预计达不到8%的4个村,会同地方党委政府,采取鼓励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履行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职能等形式,以服务促增收。同时,在“十三五”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上予以倾斜,确保全区所有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村级平均增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们采取一户一策落实增收举措,通过产业带动、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形式,消除零就业家庭,多渠道增加二次性收入,今年第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92元,增长12.1%,总量、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宿豫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二级主任科员孙化全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