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领导下”主题展览。资料图片
沈世钊院士给学生讲授思政实践课。张钧瑞摄/光明图片
盛夏7月,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矢志爱国奋斗”的横幅标语迎面而来,印证着这所百年学府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质朴初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谆谆嘱托犹在耳畔,“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聆听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哈工大历史放在百年党史的大坐标中看,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在党的领导下’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通过一年来对贺信精神的深学细悟和半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学实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哈工大的今天;越是加强党的领导,就越能把哈工大办好;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学校党委书记熊四皓说。
筑牢理想信念 推动新百年各项事业高质量开局
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大科学工程)建设基建已进入尾声,大型设备开始入场调试。“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简单地说,就是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超级太空实验室’,许多需要进入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就能够完成,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学校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力建设好大科学工程,为‘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贺信精神宣讲团,面向全校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新入职教师、入学新生、各地校友会骨干开展200余场宣讲。学校党委坚持把总书记贺信精神贯穿学校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筹备召开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全过程。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结合哈工大的百年发展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学校新百年各项事业高质量开局。
5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对外发布,学校在去年招收的两个特色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基础上,今年增设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名字命名的“永坦班”,面向未来新体制雷达智能感知探测、5G通信网络和无人驾驶无线感知等领域,为国家着力培养和输送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这是学校面向新百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此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去年面向人类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开设未来技术模块课程,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院士、专家领衔授课、多学科交叉融合、大一即可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作为学校智能机器人班的首批学员,杨壬辰通过一年的学习收获满满。
“开创新百年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专业体系调整,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快培养紧缺型人才、善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说。
强化课程思政 矢志培养国之栋梁
“同学们,今年2月,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合影留念时坐在总书记两侧的是谁,大家知道吗?”“孙家栋校友!栾恩杰校友!”在电气学院齐超教授的课堂上,像这样的对话与互动不时出现。
随着同学们的回答,齐超从两位哈工大杰出校友谈起,话题渐渐转向一代代哈工大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哈工大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办学特色。
“讲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不能空讲,而是要结合具体的事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思政的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齐超说,“要想让学生听得进去,就要先走进学生心里。”
电气学院教研室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哈工大,像电气学院这样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成为越来越多院系教师的行动自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较好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哈工大,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4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内的“祖国以光”见学点正式启动,师生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灵“对话”。
“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具体在你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在航天学院高功率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研究生党支部李天夫的讲解下,大家重温马祖光院士许党报国、无私奉献的故事,进一步深学细悟以马祖光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事迹和他们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近年来,哈工大精选校园红色建筑、历史地标、典型人物,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校园红色见学线路”,在一校三区打造“红色孕育”“祖国以光”“卫国镇海”“薪火赓续”“永葆初心”见学点,举行“在党的领导下”主题展览,引领师生在漫步红色校园中感悟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追寻杰出人才辈出背后的红色基因。
激发科研动力 瞄准国之重器立新功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两张影像图中,鲜红方正的中国国旗清晰可见。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历经202天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和93天环绕探测,飞行4.75亿公里后,于2021年5月15日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天问一号”探秘火星、“奋斗者”号坐底世界最深海沟、“天和号”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一年来,哈工大人用一项项硬核技术支撑九天揽月、助力五洋捉鳖。“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更加干劲十足,今后要努力加快步伐,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学校科研人员纷纷表示。
瞄准未来关键核心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化领跑意识和顶层设计,前瞻性布局一批大项目、大工程,超前谋划在轨服务、深空探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超精密等重大前沿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大师+团队”政策导向和激励保障,引领支持更多人才集智攻关,储备形成了一批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为嫦娥、天问、天和、天舟、长征等系列航天器提供一大批技术成果支撑。
“学院立足能源和动力行业急需的新兴发展方向,快速推进储能工程、智慧能源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等方向的布局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在国家重大需求科研方向上的新突破……”在学校召开的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系列座谈会上,能源学院赵义军教授说:“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打造国之重器为引领,是哈工大人始终坚守的使命担当。”
2020年9月,随着航空研究院成立,学校以航空领域国家迫切需求的多个型号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为着力点,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重燃等重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核心关键技术方向联合攻关,相关成果在多个发动机型号开展应用。
学校持续推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人工智能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医工学、新医学、健康学三大模块深度融合,智慧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机构相继启动。
“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推动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争做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前锋’‘尖兵’‘硬汉’,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哈工大方案’。”熊四皓强调。
嘱托,声声入耳。壮志,念念于心。新百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明的前进方向,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继续书写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圆满答卷。
(本报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