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环境已不仅仅是指空间。美国ECERS《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中的环境,除了指向幼儿园开学进行的环境创建,如:班级墙面环境,立体环境、区域环境,还包括孩子学习所经历的所有空间,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过程。
基于此概念,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将带领我们重新定义学习环境的内涵,并从可持续性教育的角度,围绕教育质量评价、环境支持、质量基线等内容,深度探讨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幼儿园学习环境应该如何创设。
· 侯莉敏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西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01
认识课程,从“去概念化”开始
谈起幼儿园课程,很多人会倾向于起一个不太一样的名字,认为如果不聚焦在某一领域、某一特色,就很难让别人知道我在做什么。
当我们都从特色角度做课程时,更应该反思幼儿园课程体系是什么、与《纲要》和《指南》是什么关系。当我们用一系列概念建构课程时,也需要做到“去概念化”,回到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活动痕迹,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经历的所有空间、时间来了解他们获得的经验。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课程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但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课程就是时间、空间、内容的组合,以及指向儿童发展经验的积累过程。经验本身有三个水平,第一个是操作水平。第二个是图像水平和语言经验水平,再往上是象征性水平。如果三者没有落实,孩子进入小学,对抽象思维的发展将有一定困难。所以,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去小学化,也在为孩子走向小学时的思维能力培养做服务。
如果老师们都能有这样的课程观,就应该去研究课程中的关键要素,比如:空间。站在一个人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里,除了要关注物理空间,还应当关注在空间中与各种事物、人物产生联系的过程,这些都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
谈起课程质量,必然与评价一词相关。说到评价,就不得不讲到工具。众所周知,美国ECERS《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这一环境测评工具,影响着全球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发展。其中所指的“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接下来,我要分享的学习环境正是由此而来。
02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学会学习”是必然!
在谈学习环境之前,请想一想,面对社会的变化时,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子。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对学生和社会系统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过去,教育的目标是教给学生知识,现在则是确保学生形成扎实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在日益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为学前教育带来哪些启示?教师进行课程建设时,应该为幼儿培养哪些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向未来?
对此,我在阅读各种报告后,归纳出三大未来社会将面临的挑战。一是,应对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社会;二是,胜任还未出现的职业,使用还没有被发明的技术;三是,解决现在还不知道但未来将要发生的社会问题。目前,我们自身应对这三大挑战的能力储备还不够。只有当我们先于儿童拥有这些能力,并转化为课程内容,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
如果教育要面向未来,学校存在的主要缘由不再是教授通用的“内容”,那么学校为何存在?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战胜未知挑战的学习者?
毫无疑问,具有创新或创造能力的人需要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当前各领域知识非常重要。同时,“学会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学习”)的技能更不能忽视。换言之,教育的成功与否不再取决于能否重述知识,而取决于是否能从已知的知识进行推理,并在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
基于此,可以确定在未来社会可能出现三方面特质: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课的地方。教育应该关注学习,而不仅仅是了解某些知识。学校不再强调为未来而“准备”,而是为学习而学习。
03
当我们探讨“学习环境”,如何定义其内涵?
追溯“学习环境”这一概念,与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公平问题解决后,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可持续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对象的可持性发展,还有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的可持续性。而可持续性教育的根基可追溯到环境教育。
儿童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
从20世纪70年代起,环境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关注“知识”到“体验”“行动”,再到“参与”。目前,我国幼儿园学习环境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知识”和“体验”,“行动”和“参与”的部分还不够。
一座城市做地震逃生的培训时,让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承担了不同任务。他们没有在幼儿园演练往哪里躲,因为该阶段儿童还需要被成人照顾。经常演练反而让孩子对环境失去信任。那么,当真实地震发生时,孩子们的表现如何呢?
地震警报拉响后,高中生在10秒内集结完毕,从学校往外跑。初中生跟着高中生,小学生跟着初中生,幼儿园老师迅速将幼儿带走,而不是让幼儿接着跑。当地居民就跟在小学生后面。他们不是在保护,是不知道从震动到警报,再到判断仅有10秒。只有高中生的判断最准确,将所有人成功带到三级庇护所。学校每一级学生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是联动的,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演练和体验性的参与。
所以,当人类谈论环境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园的美观,更应该通过环境培养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这才是“环境”一词应有的道义和内涵。
教学的隐喻就是“学习环境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隐喻,得到广泛关注。大量关于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的隐喻就是“学习环境设计”。
美国国家研究院的报告《人是如何学习的》(Bransford等,2000)确立了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环境的原则性方法,强调理解性学习及社会和文化境脉对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的“学习”包括: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学习环境)。当好的环境与优化的课程充分联结,丰富的学习体验将有效展开。因此,现在幼儿园做环境改造不只是增加设施,要考虑这些设施会让幼儿在园中留下怎样的活动痕迹,并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怎样的能力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学习环境:
► 学习环境应以儿童为中心,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并在环境中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学习者,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
► 学习环境建立的基础是学习的社交性本质,并积极促进组织良好的合作学习。
► 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应充分理解儿童的动机,以及关注他们的情绪发展。
► 学习环境的创设应对个体差异(包括每个儿童的先前知识)保持高度敏感。
► 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不超过儿童的负荷),需要儿童经过努力才能完成。
► 学习环境的预期目标应非常清晰,重视形成性反馈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 学习环境应大力促进不同知识体系之间、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共同体和外部世界之间“水平维度”的联系。
04
未来十年,学前教育将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
中国的教育跟世界范畴的教育一样,从“经验”走到了“科学”办教育。未来十年,学前教育将有一个重要转折,即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全球趋势看,幼儿园质量正从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其一,各国越来越意识到投资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其二,基于循证研究的政策制定。其三,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早期教育与保育能使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受益。但受益程度如何,取决于幼儿园的质量。
那么,质量是什么?特色是否就是质量?中国使用“保教质量”一词的时间并不长,欧美各国却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并至今都在研究和评定。现在一般将其分为两类,即“过程质量”和“条件质量”。在我的研究里,还有“劳动环境质量”,三者密切相关。国家层面的很多文件都指向劳动环境质量和条件质量的保障。而学习环境则属于“过程质量”中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空间设施、设备材料等,还包括心理层面的教师和幼儿、幼儿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所产生的心理氛围。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尤其强调环境设计的计划性和多样性,及在此基础上幼儿与材料、同伴和教师之间交流的质量。
2010年以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指向幼儿园学习环境建设的文件。2014年颁布的《幼儿园安全友好建设指南(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应是安全的、友好的。安全友好包括安全性、教育性、生活性、参与性、审美性和经济性六个方面。2016年《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7年《幼儿园建设标准》、2019年《幼儿园设计标准图样》等均指向:幼儿园建设必须坚持“以幼儿为本”原则,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学习环境应当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绿色环保、经济美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幼儿安全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安全友好”“幼儿为本”的学习环境建设主要强调三个元素:安全舒适、开放包容、自然可持续。目前,在北京、广东、江苏和四川等地,都能看到这些以幼儿为本、安全友好的环境。
安全适宜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孩子的活动需要,环形建筑的屋顶变成了运动场,高高低低的缓坡在确保场地安全的同时,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翻滚、推小车。
开放包容三面围合、内部自在的空间,激发幼儿创造、变换玩法,积累社交能力,并锻炼空间逻辑和方位感。
自然可持续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室内外环境简洁自然、贴近生活,支持幼儿融入自然,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建立呵护自然的责任感。
在有准备的学习环境中,儿童的学习随时可发生,学习将不仅是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也将在和谐的心理氛围中,帮助孩子积累经验,从操作水平走向图像和语言水平,再走到象征性水平。由此,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05
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建设如何从基本走向优质?
学习环境想要从基本走向优质,需要建立“质量基线”。何为质量基线?比如当我们划出一条线,线以上是合格,以下是不合格。合格门槛线即“质量基线”。
三四年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专家团队展开“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项目研究,力图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找到影响我国幼儿园质量发展的因素;二是研发相应的评价工具;三是通过测量,找到幼儿园的质量基线;四是通过监测,持续推进幼儿园质量发展。
一家优质的幼儿园应达到5个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一是,管理引领,包括依法办园、理念与规划、组织运行、内部评价、持续改进等;二是,环境支持,包括园舍建筑、户外场地、班级空间、区域规划、心理氛围等;三是,课程促进,涵盖课程领导、设计、实施、评价等;四是,师资保障,如:师资保障、教师伦理、能力建设等;五是,家园社区协同,包括统筹管理、家园沟通、家园协作。在5个领域标准之下,共有27个项目和若干指标。
下面,重点说一说“环境支持”,其定义是幼儿园通过物质环境创设与利用、心理氛围营造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进而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环境支持的质量观融合了国家的理念和我们的研究,即安全友好、发展适宜、经济环保、动态优化。
在过程质量观念下,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对幼儿早期发展结果的影响如何?在具体各要素中能否存在门槛效应?对此,我们从五大省份分别抽取89所幼儿园,267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园舍建筑”与幼儿早期语言、数学发展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门槛效应。
当园舍建筑质量得分高于4.3(质量等级处于合格以上),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能获得显著提升;当质量得分高于6.0(质量等级处于良好以上),幼儿的语言、词汇发展也将有明显的进步。
这说明什么?幼儿园环境设计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并考虑到有效性,特别是在运动、舒适、能力和控制方面,就可促进幼儿运动、语言、数学、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最新一项研究还发现,在学校建筑之间存在“中间空间”,作为对儿童非常重要的地方,却往往在学校设计中被忽视。相对于室内和室外整片的空地,儿童更喜欢在建筑的中间间隔处进行互动和游戏,这些空间为儿童提供了纠正性别不平衡和减轻过度拥挤影响的机会,解决了经常抑制儿童存在于学校场地正式空间中自主游戏的问题。
可见,园舍建筑的设计与幼儿发展有密切关系,有效的幼儿园设计是促进学习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幼儿获得良好成长和发展。
“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社会性发展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门槛效应。
当区域规划与材料质量得分高于5.0(即质量等级处于良好以上),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发展才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区域规划与材料质量越高,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好。
这说明什么?区域规划与游戏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表明,当学习环境能充分满足以儿童为中心的需求,就能为幼儿提供互动、鼓励性的活动,满足其个体独特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不同的学习和游戏中,产生包含认知、元认知、动机和情感等过程的一系列复杂互动。
可见,教师应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有效结合,扩展学习环境的复杂性、挑战性、多样性,以支持幼儿获得创造性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心理氛围与幼儿早期语言、数学发展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门槛效应。
心理氛围主要指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这种直觉因素往往在幼儿园班级中很少受到重视。当心理氛围质量得分高于5.7-6.0(即质量等级处于良好以上),幼儿的数学认知、语言、词汇发展才能得到显著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得也会越好。
这说明什么?研究发现,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班级内部的气氛及教师与幼儿间、幼儿之间、教师之间的情感态度是否良好。幼儿园期间经历了更高层次的情感和课堂质量的孩子,与没有体验到的幼儿相比,将在幼儿园和一年级时表现出更好的社交技巧。
可见,教师应尽可能在幼儿园营造民主、自由、关怀、尊重、信任和积极互动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之间互相接纳、友好协助,帮助幼儿拓展语言、认知、动作技能等学习经验。
06
如何入手和创设理想的高质量学习环境?
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应当确保环境各要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能从中获得丰富、多样的选择和学习机会,能较好地支持幼儿各领域的学习,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和维护中,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
同时,也应当是动态优化的。在持续更新、动态变化过程中,能有效支持各类活动的开展,满足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第一,精心设计的物理空间。虽然大家对环境创设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仍要用新眼光审视设计的环境,考虑能否让幼儿感到安全舒适,并具备满足幼儿需求和刺激感官的元素,比如:设计鼓励儿童社会交往的区域材料、多样的角色游戏材料、反映儿童生活和文化的材料和开放性材料,尽量使材料的种类、尺寸、纹理、形状多样化。
同时,兼顾促进儿童学习和理解自然环境的元素。创建不同类型的花园,如:各种树木和随季节变化的植被;提供吸引儿童关注环境变化的材料,如:降雨量测量器、风向袋等;投放描述人类与环境关系、自然元素的、鼓励儿童关爱自然的书籍。
第二,支持性关系的环境创设。建立积极关系,创设良好的互动心理氛围,与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关注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满足儿童个别化需求、支持儿童发起的活动、拓展儿童的学习,并展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教师应与幼儿共同担负维护环境的责任,并鼓励他们参与对环境空间的维护,如:回收材料,将其重新用于建构活动或作为游戏材料。
第三,环境的持续更新、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儿童兴趣的转变、课程的需求,持续推进材料的更新和动态调整。好的学习环境要适应使用者不断变化的兴趣,需要经常修改调整或完善,以提供发展中的儿童需要的挑战性、创造性和多样性需求。这种动态变化在各个阶段都应该反映儿童的创造性,这是环境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