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多,质量层次不一,争生源、上规模成为民办高校之间相互竞争的动力,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泡沫现象”, 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树立自己核心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 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事业,必须保持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适度超前发展,才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此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也得以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民办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民办大学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何谓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源于经济学的研究,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the havord business review)上) 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二、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通过上述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为我们理解和定义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所谓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民办高校通过创新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高校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仿效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持续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特征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反映。 1、特色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办特色所形成的竞争力。民办高校的特色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的显示其独特竞争优势的特质。 2、动态性。民办高校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及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后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 因此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特征。

这种动态性一方面体现在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各方面不断优化整合的一个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能始终保持不变 ,而必须根据自身的特色,适时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升级转换。 3、创新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新所形成的。这种创新既包括民办高校知识的创新 ,并不断把创造的新知识转化为人才的、科技成果的、为社会服务水平的技能,也包括办学特色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没有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力,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就不会提高,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4、整合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重心是整合,包括吸纳、转化、运用 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样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也是以资源为条件的,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从来都是稀缺的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并不断发展自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同样,再从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整合来看,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能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5、价值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有较大价值的。这种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它有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它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促使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三、制约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因素 1、经费方面 与国外私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不同,中国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单一,学校发展因此深受制约。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结构势在必行。例如,美国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中,学费收入、社会捐赠、国家财政资助、智力服务收入分别在40%, 6%. 23%和23%以上,而民办大学目前的收入来源80%以上依赖学费收入,其它渠道所获收入比重有限,办大学的办学经费总的来说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以学养学”的道路。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一些现实状况造成民办高校的教师心理感受较差。一是经费来源不稳定,抗缺乏安全感。民办高校生源相对较差风险能力难以与公办大学相抗衡,因此很多教职工担心工作与收入得不到长久保障。二是缺乏荣誉感。社会上仍存在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职工比公办高校的教职工低一些偏见一个档次,导致民办高校教职工产生自卑心理。三是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师的继续培养机制。由于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人数较少 ,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学校经费紧张,又担心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跳槽,所以,学校很少,阻碍或者根本不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外出培训等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技能提高。

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建立适合自已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生源质量放面 当前,部分民办大学的决策者在指导学校发展的思路上陷入了误区: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增加生源,不顾学生质量。由于基础差,使许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和英语教学方面,大部分老师反映连上课讲述的基本知识学生都接受不了,使深度教学难以开展下去。 4、社会声誉方面。 虽然,民办大学的社会声誉近几年有所提高,但百姓心中最为认可的 好大学”仍然几乎都是公办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而且一般情况下,普通地方性大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绝对要高于那些比较优质的民办高校。通常来说,家长只有在子女上不了正规公办大学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其送往民办高校就读。民办高校在百姓心中的社会声誉及地位不言而喻。 四、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对策 1、要准确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大学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位子”,进行目标市场定位 ,这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进行科学的目标市场定位 ,才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

北京大学提出在21世纪初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 ,北大已陆续引进一批国际上认可的学术大师和世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以一流的教师 ,培养一流人才 ,并加大管理力度 ,使管理水平适应改革的发展要求。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优秀人才”,该校在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经验后提出自己的办学模式 ,即“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因此 ,在人才培养方面 ,清华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推行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按照知识、能力、智慧、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思路 ,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2、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民办大学实行的都是参照公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这两种学校、教师身份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办高校以资历为基础的工资分配方法,无法激起那些资历低的年轻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针对年轻教职工和兼职教师居多的民办大学 ,采取绩效标准报酬分配方法,把报酬看作是对绩效的回报,则能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是用最少的资源或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率,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改变人力资源的非价值状况;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力,形成和完善创新运作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的发展机会, 通过用各种激励手段产生类聚效应、综合效应和联动效应、进而形成人力资源的集聚力;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学校人力资源得到最佳整合 ,从而达到学校高速运转的目的。

3、科研职能强化教育与服务职能。 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变革就是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民办高校必须把握这种变化,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能、科研职能、服务职能三大职能为全世界所公认,但鉴于育红大学目前的科研实力,笔者认为民办大学应淡化科研研职能,强化教育和服务职能。民办大学的科研实力不强,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滞后是其现实情况,民办大学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做到知识讲授与精神培养并重,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往往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4、转变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应加强与社会就业机构的合作。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应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原则,好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招”进来,还要能“送”出去,不能只管“入口”不管“出口”,进一步加强与人才市场的合作,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途径。民办大学生就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志向、兴趣、能力、性格及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有全面、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和环境,把握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地把主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从目前对市场对人才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层次等来看,高素质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忻福良,民办高校面临的困惑及求解途径, 教育发展研究,2004.5 [2] 卞宁,武德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6 [3] 毛建青, 关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教育与职业,2006.4 [4]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陈克,学术交流,2004 .7 [5]罗华陶,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析,**上业大学学报,2007.6 [6] 武向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0 本文档由香当网()用户上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