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萍

“我对河南的印象很深。”10月28日,在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专场活动现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地理与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象伟宁对记者说。

象伟宁的研究领域是景观与城市规划、城市与区域社会,当天他所作报告的题目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的启示:生态智慧、文化信仰和公民科学》,从一个新鲜角度解读了河南人最为熟悉的红旗渠精神。

为什么会选择红旗渠作为研究对象?面对记者的提问,象伟宁说:“其实我很小就知道红旗渠,深入研究是近几年开始的。红旗渠是个伟大的工程,除了蕴含深刻的精神力量,在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也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对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也有很大借鉴意义。”

象伟宁在国外生活多年,来河南次数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全新感受。“河南的现代化程度、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城市非常有活力,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河南发展的一种底气。”

这两天象伟宁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活动,河南对于创新的重视、对于人才的渴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能够感受到河南人民满满的诚意和热情,很感动。我有很多学生回到河南工作,他们更看重的是这里有足够的施展空间、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相信未来河南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归和加入。”象伟宁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