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高琼

“我流转了六亩地给合作社,老伴采摘的山野菜也可通过合作社销售,加上农闲时在基地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近两万元呢!”谈起如今的日子,徽县水阳镇玉山村村民王文辉笑得合不拢嘴,不到一年时间老两口就实现了脱贫摘帽。

王文辉口中的合作社正是由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徽县水阳镇玉山村农民郭彩虹创办的龙兴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苗木繁育、中药材种植、农特产品代购代销为主。

“自己过上好日子,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领头人,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提起创办合作社的初衷,郭彩虹说。

多年来,郭彩虹通过合作社,不仅带领村上5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还带动周边村社12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总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成了育苗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累计发放劳动报酬180多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我们现在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郭彩虹介绍,有了网络平台和技术优势,聚沙成塔效应更加凸显,郭彩虹带领乡亲们抱团发展的信心更强了。

2015年,在郭彩虹的积极努力下,徽县首家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在玉山村落户,为乡亲们提供优质的“卖出买进”服务,带动更多农民进入电商时代。

作为一名女同志,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辛勤的劳动,赢得了荣誉和鲜花,先后获得“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甘肃省巾帼农业示范基地”“精准扶贫产业帮扶民心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她当选为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郭彩虹并没有满足这些,她敏锐地捕捉到,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生态农业大有可为。她表示将投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当选人大代表那一刻,郭彩虹就坚定了为民代言的决心。她的“理事长”角色发生变化,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不再只是管理好合作社,而是要把更多父老乡亲装进心里,为群众“代言”,为百姓“发声”。

身份变了,但郭彩虹的初心不变。“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应心系人民。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百姓干实事、谋福利,这个代表才算没有白当。”郭彩虹说。

为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将基层真实的声音带到两会上,郭彩虹每年都要用三四个月时间开展调研,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问民生,走访了徽县大部分生态农业专业户和电商企业,了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模式,搭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我们的生态农业才刚刚起步,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科研投入,做强特色品牌,带领乡亲们在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此,郭彩虹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