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夫妻争说 在榆树市黑林镇振兴四组谭家屯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妻 ,小两口都是党员。 丈夫名叫黄永成 ,妻子名叫李桂华 ,人们都说这两口子是谭家屯的一对致富能手。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 ,我们慕名来到他们家采访。 当我们说明了来意后 ,夫妻俩争着讲述他们自己的致富故事。黄永成: 俺俩刚结婚那会儿 ,生活条件太差了 ,要啥没啥 ,勉强对付盖上房子 ,却拉了不少“饥荒”。 为了发家致富 ,俺俩坐在炕头上不知核计了多少回。 后来她说: “这么地吧 ,咱俩分分工 ,你管外边 ,俺管家里。 责任田怎么种 ,怎么管 ,是你的事儿 ;院里二亩多地园子 ,俺来管 ,保管不比你种地收入少! ”俺说那可不一定 ,整不好还得赔呢。 她说那咱就试试看吧!李桂华: 对那二亩多菜园子 ,俺早就核计过了 , 俺们屯的地理位置好 ,把公路边 ,扣大棚保准没错。 当时家里没有钱 ,俺就连求带借 ,上边又给贷了点 ,当年就把棚扣起来 ,头一年就收入 4000多元 ,他种地收入了6000多元 ,相比之下俺好象是“熊”了点。 第二年 ,俺这大棚蔬菜收入 5000多元钱 ,跟他种大田收入造个平手。去年算帐 , 俺的收入就照他稍微高点 ,占了上风!过去的谭家屯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屯 ,祖祖辈辈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 ,没人敢迈大步 ,没人敢冒风险 ,黄永成夫妻有声有色有效益的家庭致富比赛 ,在这小屯中产生了强烈的轰动。

黄永成被村民投票选举为村民小组长 ,不久 ,李桂华也挑起了“妇女之家”辅导员的担子。黄永成: 当时呢 ,俺有点顾虑 ,打学校出来没几年 ,怕挑不起这副担子。 再说了 ,也犯不上操那份儿心 ,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好得了。 可俺那口子不这么想 ,她说大伙儿信着你了 ,你就干呗 ,你一碗水往平端 ,多为大伙儿着想 ,没有干不好的。带着群众的信任 ,在妻子的支持下 ,黄永成一心扑在组里的工作上 ,在他的努力下 ,组里打机井 ,开水田 ,栽绿柳 ,修屯路 ,全屯又是在全镇第一个吃上自来水。 作为妇女之家的辅导员 ,李桂华也不想落在丈夫的后面。李桂华: 自打他当组长以来 ,把组里料理得井井有条 ,使人很服气 ,大伙儿都特别地敬重他。 俺是既高兴又不服气。 不管咋说 ,俺也是组里的大嫂队长! 姐妹们有事没事都爱到俺家来 ,俺就琢磨着也要领着姐妹们干上它一番。李桂华带领姐妹们学技术、上项目 ,有二十几户人家相继扣起了大棚 ,其余人家也都扣起了地膜种蔬菜。 小夫妻互敬互帮 ,既有分工 ,又有协作。 黄永成忙完外边的事 ,回到家给妻子当参谋、做助手 ,李桂华对丈夫也是这样。初中毕业的黄永成、李桂华最大的遗憾是没念够书。

劳动之余 ,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市家庭科技致富大奖赛上 ,小两口双双获了奖。李桂华: 刚扣大棚那阵子 ,俺是一丁点技术也不懂 ,全靠他上外边去学 ,回来再教俺。 俺寻思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啊! 这两年 ,俺们组扣大棚的多起来 ,不懂技术可就要误大事了。 要发家致富 ,说啥也得掌握技术 ,现在看 ,功夫是不白下的。黄永成: 这几年 ,俺们两口子过日子是谁也不服谁。 她在家运用科技管理大棚 ,俺在外边种水田 ,也是科学种、科学管。 这几年 ,俺种水稻 ,都是抓早。 这就是我们屯水稻年年大丰收的诀窍。“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小两口深深懂得 ,一户富了不算富 ,全村都富才算富。 为此 ,夫妻俩各自负责包起了一个贫困户。黄永成: 人都说家贫盼富邻。 俺富了呢 ,别人找到俺 ,俺感觉是看着俺了 ,想啥法也得让人家乐乐呵呵地走。 比如俺组的谭希久 ,从 1993年开始 ,年年都是俺给拿钱买化肥 ,就连水电费什么的 ,都是俺先给垫上。 如今希久家日子缓过来了 ,手里也有了余钱。李桂华: 俺们组的 谭铁英新分家 ,因为家底空 ,啥也干不上 ,整天愁眉苦脸。 俺就动员他爱人李艳华扣大棚。

她说扣大棚好是好 ,可哪有钱 ,再说技术也不行。 俺说 ,你就放心好了 ,用钱的话 ,上俺那去取 ,技术俺来教你。 结果 ,她当年扣起了大棚 ,当年就见了效 ,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黄永成: 俺琢磨着 ,谭家屯下一步要安上路灯 ,再安上有线电视 ,安上电话 ,把俺们屯建成真正的小康屯。李桂华: 俺寻思 ,得尽快让俺们组蔬菜生产形成规模 ,把俺们的菜地变成蔬菜批发基地。 ●(庄桂良整理 )30●致富路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