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五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等多家媒体播出,引发社会广泛热议。节目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问答,重温马克思光辉足迹,回应当代社会所关切的现实问题,成为一堂生动的大众理论公开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马克思这么厉害,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又这么久,
那么你知道,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吗?
《马克思是对的》这档节目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用一种所有人都能理解也愿意理解的方式回答了。
还没看过的小伙伴,理论君准备了所有视频合集!一次看个够吧!
爆火的背后
圆弧形排列的木质桌椅、欧式复古风的拱形穹顶、极具校园特色的红砖背景墙、摆满哲学著作的巨幅书柜墙……节目中,一间模拟的复古风“阶梯教室”里,浓浓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
这样一间精致的欧式复古风“阶梯教室”里,学生则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学霸,兼具高颜值与高“言值”。
青年代表在讲述中还原历史场景,学者与青年学子展开对话,短片、动画、图片和诗朗诵穿插其间,节目以青春的气息、活泼的形式、通俗的表达,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和深邃思想进行了生动呈现。
深度剖析
■中青报(节选)
这样的表达亦给更多文化教育者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这种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和启迪需要更加尊重和贴近主流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
毕竟精神文化和信仰的传承主要依靠社会的中坚力量——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而若想让他们心悦诚服,感同身受,必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和入潮流的形式,与他们建立平等而又亲切的对话交流,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理解、领悟乃至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进而传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时隔两百年之后的中国来谈马克思主义,本身需要创新和智慧。这档五集系列的对话节目或称公开课,可谓类似话题的传播“典范”。其充分借鉴新媒体传播优势,融合年轻人偏好的接收习惯,不仅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角,也不只是表达某种概念和启示,更在轻松愉快之中重新建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和浸润。
■新华日报(节选)
正确理解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从当代青年最切身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以致用。再者,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教学宣传工作,必须利用新的传播方式,采用新的呈现方式
理论要被群众所掌握,就要贴近心灵、走进百姓。杨静介绍,淮安市坚持“互联网+微传播”模式,用身边的榜样说话、析事、明理,让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人和事。“让宣讲团成员成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宣讲基地成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前沿,宣讲品牌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平台。”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风云告诉记者,清江浦区将创建“四个宣讲品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统化、品牌化,使马克思主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绍兴日报(节选)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实践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真理的甘甜,在一种制度、一种路径、一种理念所预示的光明前景中更显醇厚绵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为真理而奋斗的人生是壮美的。沿着伟人的足迹,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伟大理论的指引下,在新时代领路人的带领下,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实践伟力开创美好明天。
真理养分滋养古老大地,孕育甘甜果实。这甘甜,是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自危难中奋起、于困境中重生后的苦尽甘来。这甘甜,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自信豪迈。这甘甜,是一个牢记初心的政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幸福喜悦……
■新华网(节选)
真理的伟力穿越时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人格的魅力直抵人心:这个节目表现形式新颖、思想定位高,把很难讲清的文本、理论变得生动可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为科学研究和革命事业忘我奋斗的崇高精神,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机会。
作为青年学者,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的治学精神,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严谨的态度,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深入研究中国问题,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喜爱中国。
使命的呼唤催人奋进:年轻时看着贫苦百姓分得田地后兴奋的样子,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与伟大,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为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环球(节选)
过往不少的理论文献节目常常是用大量的文献资料编辑而成,通过对解说词的精心撰写和配音解说,形成传统的播出和收看关系,常常是“我播你看、我讲你听、互不认账”,播出之后,束之高阁。因此,做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无论是节目样态、叙事方法、场景调度等,都需要创新变革的勇气,而《马克思是对的》创作者们做到了。
第一,多维空间展示引人入胜。在这档节目的演播室里,编导们设置四个关联的现实空间和一个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的虚拟空间。
第二,形式活泼多样通俗易懂。在形式的安排上,起用具有理论修养的非电视专业主持人,来引领观众、提示现场和全集总结。一老一少的专家“混搭”,对青年观众现场提出的问题解答与点评,既引经据典进行“高、精、深”的把握,又利用年龄的差异,使老者厚朴、少则贴近,相互补充。
《马克思是对的》是一种可贵的电视传播形式的探索,它的播出和播出效应充分说明理论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抽象的推理,不是空虚的展示。从传播的角度考量,“对的”,就是要用对的传播方法才会使闪耀着人类思想光芒的理论入人心、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