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丛 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长期探索和新时代伟大实践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超越。与西方现代化的增长观相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再到党的二十大将其明确为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日益凸显。只有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
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它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在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首要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作为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其本质就是体现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2022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十项行动”,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挥天津优势、展现天津作为。
创新发展是第一位的。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关键在实现创新发展。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基地”定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要求,需要天津在产业创新,尤其是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努力而为,不断加大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出更多的国之重器。目前天津正处在工业2.0、3.0向工业4.0迈进的关键时期,成链成群的新产业发展态势正在快速形成,已经比较清晰地构建了“1+3+4”的战略新兴快速增长、优势支柱做大做强的新布局。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发挥天津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高效协同和产教融合发展,这既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要义所在。
协调发展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多个层面。既有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要求,也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这已形成普遍共识。同时,天津推进协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更好实现各区城市功能建设布局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是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需要应对和破解的总体问题。各区之间、各区内部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协调优化,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解决摊大饼式城市建设疏堵不均、各区间同构竞争、“津城”“滨城”间“潮汐人口”等一系列问题。
开放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作为新时代北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天津来说既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创造了发展广阔空间。要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引聚全球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推进内外规则体系的融合对接,注重从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协同推进。
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近年来天津在下大力气分类整治“散乱污”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方面成绩显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轨道。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质上是纵深化、可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可以预见,倡导绿色生活、推进城市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的重点。
推进共享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十年天津始终坚持的工作重点,每年实施的民心工程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着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增收,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不断促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高效能治理转变,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