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两手抓两手硬”,关键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关键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社会性、多变与多元性、严重危害性、影响滞后性等特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检验各级政府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地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也形成了许多较为完善机制,取得了不少成熟经验。但应注意到,我国基层组织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响应、事中应对、事后恢复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社区村居前沿阵地作用发挥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应急预案质量不高实效不强;基层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应急队伍建设培训普遍滞后,社会各方应急参与度不高。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那么,如何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加强我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笔者建议:

以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议设立县市区应急管理委员会,高效统筹就是要凝聚共识,明确应急管理委员会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的主要职责。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对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牢基层干部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责任担当。建议借鉴湖北“荆州探索”的做法,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乡镇应急管理站,推动有机构、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独立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的标准应急站建设。健全四级穿透式指挥体系,按照“市县有专班、镇街有专干、村居有专员”总要求,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贯穿疫情防控队伍和分区阶梯管理模式。深度挖掘社区治理难点和风险点,建立统一规划调配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强优质应急资源保障,实现应急管理政策的靶向校准和应急人财物资源的动态调度。

加强基层应急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区应急预防保障能力、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和事后恢复重建能力,使得“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能同步实现。加强社区党建领导,发挥好“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强化对基层年轻领导干部应急理论学习、应急技能培训、应急模拟演练、轮岗访学挂职锻炼,有效提升应急的研判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动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联动能力等。完善基层政府之间动态应急反应机制,及时动员和下沉储备库内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的应急救援人员。强化科技赋能,拓宽应急智慧管理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在紧急状态下的专业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应急治理效能。善于用技术创新优化防疫减灾举措,统筹数据分析管理,强化重点单位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配送、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和应急志愿服务支持、强化政策舆论引导和妥善处置舆情。

推广完善成熟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度成为应急建设标准,建设基层应急治理共同体。每个乡镇村居社区都要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一套应急预案、整合一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一本准确无误的村居应急花名册、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和网格员,组建平战结合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加强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建立健全职责分明的、运转顺畅的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演练修正机制、隐患排查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共享机制、决策响应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公众动员沟通机制、资源调配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建立上下联动、跨部门协同协作的统一指挥中心,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行动”原则,构建区域统一调度模式。破除信息壁垒,完善基础数据集成的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时效性、实用性,大力推进建设预警监测感知网络和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网络监测、哨点监测、专项监测等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治理底层的个体化信息精准把握和服务供需之间及时精准地匹配,促进应急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系统化、及时性、适配性、有效性,对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重点阶段开展常规巡查和专项督查。

统筹国家省市应急专家资源,建立基层应急管理网络支持平台。建设在线支持专家系统、课程学习系统、信息共享系统等,全天候提供专家在线咨询服务,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网络支持子平台。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编制和同级疾控中心的高级职称混编混合使用,补齐各级疾控中心各类高级人才编制短缺的短板,留人留心留才。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基层突发事件管控语境下的供应链保障能力建设,夯实国家应急管理基础和基层政府层面的监测预警及先期处置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快、准、严、实、细”的高效应对能力。不断完善村居社区风险评估排查机制、完善应急信息监测收集机制和应急信息处理发布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因地制宜根据疫情防控变化,做到宣传管控到位、人员摸排到位、细分网格到位、核酸检测到位、运转隔离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同步创建到位。广泛开展减灾社区和无疫社区创建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强化事前基础知识宣教、事中抓紧紧急避险宣教和事后的经验总结,加强应急理念、应急思维、应急意识、应急能力、应急技巧、应急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多元化教育培训。要根据城乡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人群,不断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和减少基层应急预案同质化。不断增强风险预判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指令执行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健全公开透明的官方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必要时建立“抗疫频道”“防灾减灾频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强化主流媒体与政府官方信息的实时沟通共享,及时辟谣和平息社会公众恐慌。建设韧性社区,提高灾后重建能力和水平。着眼于提升城乡综合抵抗力和系统恢复力,以全领域风险防控的治理思维,高度重视城乡治理系统内生的自我调适和自我修复能力,将韧性城市、韧性社区规划理念融入网格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问题导向推动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有效衔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