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应该如何搞?农民怎样才能共同富裕起来?农村大面积撂荒地怎样才有更好解决?确实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南街村,河南七里营留庄,周家庄乡公社等走集体化道路的乡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兴旺,发展后劲充足,农业早已实现了规摸种植,机械化作业。
并且发展了无公害.高效优质农产品。发展了农产品深加工。延深了农产品产业链,带动了下游农产品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他们所取得辉煌业绩,所享有的富裕幸福生活,让大多数农民羡慕向往。他们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和样板。
要问他们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密诀是什么?最主要是两条:
其一:走集体化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其二:有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有能力,有担当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虽然南街村和周家庄走集体化道路富起来了。但我们现在大多农村由于没有产业,种地又不挣钱。大多数年轻人弃农离家到城里打工。这就造了“空心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造成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造成了大面积的“撂荒地”。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实现乡村振兴,要让农民富裕富足。最关健是“产业振兴”。
要振兴产业,就要毫不动摇地向南街村,周家庄乡公社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思路。毫不动摇地走集体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个人认为:现在“分田单干”四十多年了,要走回到原来的生产队大集体。不但不实现实,难度非常大。尤其经过“分田单干”这么长时间,人心早散了,要重新回归集体,重新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归笼人心太难了。
事实己经证明:继续走“分田单干”,个人单打独斗的路子。少数人富起来是可行的。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让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很难。
一个集体的建立,完善,巩固确实很难。但要解散他,分掉他,太容易了。当初的农村集体就是这样。
不错,农村集体经营是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出工不出力,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活一窝蜂,干活大呼隆;养闲人,养懒人。群众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低。等等。
在生产队集体时曾干过的人,应该都有亲身体验和认识。
请问,这些问题真的是集体经营体制本身的问题吗?
那为什么有的生产队由于领导能力強,管理细制,措施得力,这些问题就很少,群众极积性高,粮食产量高,社员分红高。
而有的生产队由于队长能力弱,私心重,办事不公正,这些问题就很严重呢?
同样都是集体生产队经营,周家庄乡公社社员粮食产量高,吃得饱,收入高,福利好。而“小岗村”就吃不饱,挨饿,外出讨饭。多少年吃粮靠救济,生产靠货款。
其实不是集体经营体制不好,集体经济不好。如果真不好,周家庄乡公社,南街村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取得这样令人羡慕的成就。
周家庄乡公社,南街村的事实证明: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集体经营模式,集体化道路比“分田单干”更有优势,更有发展潜力。
是一条光明之路,正确之路。是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起来的幸福之路。
集体经济经营体制虽然这么好。但搞好搞不好还是两回事。集体经营体制搞好搞不好,关健是领导。关健是村党支部书记。
有一个好领导,好书记就能搞好,相反没有一个好领导,就搞不好。
当然,就算有好的领导,如果沒有集体经济经营这个平台,也不行。
面对当前这种局面,应该向周家庄乡公社学习,借鉴周家庄乡公社的发展经验,以乡政府为主体,成立农工商开发公司。
以本乡镇各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传统名牌工艺品,名牌食品资源为依托。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人才,新项目。
开发项目,发展产业,发展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就像当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那样,但不搞“村村起火,户户冒烟”。而实行有计划开发。
结合“合村並镇”,对全乡镇的资源统一规划,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工则工。走一条像周家庄乡公社那样,农.林.牧.副.渔.工.商.贸.旅游,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民可以土地入股,以资金入股成为新兴经济体的股东。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农民,交出土地,由政府给予养老金。年轻农民采取自愿原则,经过技术培训成为新兴经济的职工和股东。
一个村,人才有限,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但乡政府上通县市省,人才应该不缺。引进人才的渠道,引进资金的渠道,引进项目的渠道。比一个村就多多了。与其每年上级下拨的各项种粮补助,植树造林补助,河道治理补助,农机补助,畜牧养殖补肋等撒了葫茭面,不如集中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集体产业,效果会更好。
再加上打破了村域界限,整合了全乡各村的各种资源。
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我想,这样,乡村振兴一定可以搞的红红火火,蓬勃向上,大有希望。
乡村振兴,人人有责,一家之言,难免有错,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