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广大志愿者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用行动传递真情,用奉献书写大爱。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旅客朋友们好,请您主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省外旅客还要出示一下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广播站不厌其烦地反复播报,同样忙碌的还有高速路口和车站出站口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今年2月、8月和11月份,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后,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时间面向全社会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投入联防联控一线岗位。
面对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志愿者守护在全市各主要高速路口、车站,设置疫情防控检测点,对城市入口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高风险地区车辆实施劝返。
“旅客出站后,我们首先查看旅客的健康码和行程卡。若行程卡显示有中高风险地区记录,我们就将其引导到登记台一侧进行信息登记。若旅客无核酸阴性证明,我们再引导其至核酸采样处进行核酸检测。”王青雷是泽州县交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坚守在高铁晋城东站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志愿者。“我们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实施层层防控,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切实守好疫情防控的‘晋城阵地’。”王青雷坚定地说。
在晋城,像王青雷这样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服务于各个领域。
在路口,他们举着小红旗,劝导不文明行为,配合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在社区,他们挨家挨户清广告、捡烟头、打扫街道卫生;在广场,他们不畏严寒酷暑,派发宣传单页,不厌其烦一次次讲解文明知识;在景区,他们热情地为外来游客指路、介绍风光、解决急难;在农村,他们助困扶贫、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晋城志愿者。目前,全市共有22个专业志愿服务组织,2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其他各类志愿者服务队2200多支,志愿者近36万人。
服务领域更广内容更丰富
测量体温,刷脸签到,找到自己经常坐的位子,放下书包,拿出书本……东南新区学校学生桑敏嘉每天下午放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开发区东圣社区的“五点半课堂”写作业。
东圣社区辖区内有一所九年制中小学校、两所幼儿园、5个高层住宅小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由于社区距离市区较远,时常出现孩子放学后父母还未下班,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爷爷奶奶却辅导不了家庭作业的现象。为此,东圣社区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五点半课堂”。
“开办之初,社区吸纳了83名志愿者充实进服务队伍。后来,又接收到近200名在职党员,这些党员中有一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答疑解惑。”社区工作人员刘姣姣告诉记者,“五点半课堂”所推行的“学校放学、社区开学、家长省心”的开设思路,筑起了连接居民和社区的“连心桥”,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益实践,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除了东圣社区志愿服务队“五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我市还涌现出许多具有示范性、实用性的志愿服务品牌:晋城九中雨墨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晋城市雪松志愿服务队、大阳乡土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义警服务队”、城区火凤凰文化志愿服务队、高平市教育局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队、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脱贫兄弟连”志愿服务队、沁水县蓝天救援队……
随着一个个品牌志愿服务的发展,我市的志愿服务内容已由过去单一的扶弱助残向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领域拓展,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吸纳带动了更多的志愿服务团队加入,更好地凝聚起社会志愿服务力量。
“互联网+”助力志愿服务常态化
“秀水苑社区防疫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下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联点共建社区行,文明守护再行动”……点开“志爱晋城”App里的活动报名栏目,众多志愿服务“招募帖”映入眼帘,志愿者可以根据所在区域、自身特长有针对性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并完成志愿服务,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志愿服务积分。这样方便、快捷、创新的志愿服务模式潜移默化地调动着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全面推动志愿服务广泛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依托“志爱晋城”等载体,通过线下征集志愿服务项目需求、线上发布队伍人员服务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信息的双向畅通。
小善渐而大德生。如今,文明之花在凤城热土上开得更加绚烂。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完善各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结构,加快健全应急志愿服务指挥协调机制,探索完善志愿服务物资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努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中,让志愿服务之光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