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某老人突发脑梗被送往医院,好在医院及时抢救,老人没有生命危险。
但从那之后,老人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
令人疑惑的是,之后的日子里,子女们发现,老人每天都会嘟囔一串数字,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串数字有何含义。
过了好几年,老人依旧每天念叨这个数字,终于2018年的一天,当子女们求助了政府,才发现这串数字背后隐藏“历史”。
煤矿工人宋良友
2018年的某一天,朱华正在给屋内睡觉的老父亲做早饭。
老父亲宋良友,自从2013年患了小脑萎缩之后,就无法独自生活,需要子女们轮流照顾。
朱华推开房门,看到父亲在床边坐着,嘴里又嘟囔着那串数字:27、81、241。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父亲自从生病之后,就经常像这样一个人嘟囔着这些数字。
在朱华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父亲却节俭得过了分。
因为父亲“过分的节俭”,父亲和母亲经常因为食物的事情而吵架。
家里的剩菜已经发酸不能吃了,父亲却执意要吃,母亲认为吃了对身体不好,宋良友却说,过去哪能吃得这么有滋有味,只是稍微有些酸,能吃!
母亲没办法,之后每次做饭都只做刚刚好够一顿的饭量,这样就不会剩菜了。
对于朱华来说,父亲也经常教导自己不要浪费粮食。
平时在家吃饭,饭菜掉在了地上,他都会捡起来用水洗洗再吃。
朱华和妹妹一开始都不理解,觉得没必要,只是一口饭菜而已,掉在地上沾了灰尘扔掉就好了,这样做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宋良友却一本正经地训斥孩子,农民伯伯种地那么辛苦,他们都能弯腰锄地,饭菜掉在地上了,我们不能弯腰去捡吗?
节约粮食怎么就成小题大做了?
另外在朱华的眼里,父亲总是早出晚归,每次回家身上也总是沾着脏兮兮的灰尘。
因为父亲是个矿工,所以他的指甲缝里也总是藏着洗不掉的污垢。
母亲总是要求父亲每天下工后在外面洗个澡再回来,父亲却总是不肯。
但在工友的眼里,父亲宋良友是一个实打实的“老好人”,并且干活利索,认真踏实。
父亲在矿区工作从不偷懒,平时有其他工友需要帮忙他也会尽力去帮,大家都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老实过了头。
那是一次矿上作业,一开始大家还像平时那样边工作边聊天。
一旁的宋良友却突然感到不对劲,脚边突然有碎石滚落,他立马示意身边的工友,让大家赶紧出去。
果不其然,在大家刚出矿洞的那一刻,身后便塌了。
这次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机敏和细心,上级还奖励了他许多粮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有粮票就有粮食。
但宋良友却把这些粮票平分给了身边的工友,这让工友们都十分不好意思。
因为大家都知道,宋良友平时节俭得过了分,甚至大家都觉得他到了抠门的程度了,这次却把这么珍贵的粮票平分。
看来,他只是生活节俭,为人却十分大方。
再加上平时矿上有什么脏累的任务,都是宋良友主动去干,这更是坐实了他“老好人”的称号。
神秘的数字与铁盒
1984年,因矿区停工,宋良友结束了自己的矿工生涯。
退休的日子里,他经常对着窗外发呆,似乎是劳作惯了,这样闲暇的日子反而不习惯。
不仅如此,宋良友退休后的记忆力似乎也在下降。
有时手里拿着东西,心里却忘了东西放哪去了。
孩子们都十分担心自己的父亲,害怕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2013年,宋良友突发脑梗被送往了医院,这次发病之后,宋良友的身体状态更差了,甚至会忘记身边亲人的名字,情况时好时坏,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
朱华便和哥哥们轮流照顾父亲。
渐渐地,大家发现自己的父亲经常一个人嘟囔着什么东西,但每次问他,他却不说话了。
后来父亲又一次念叨时,朱华仔细一听才发现那是一串数字:27、81、241。
孩子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几年里,父亲还是经常嘟囔这些数字。
后来,在一次清理衣柜时,朱华在父亲的衣柜底部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
虽然铁盒锈迹斑斑,但表面却一点灰尘都没有,一看就知道铁盒的主人经常擦拭。
打开铁盒,没有扑面而来的灰尘,有的是满满的勋章和荣誉证书。
孩子们想起父亲身上的各种伤痕,又看着面前的一盒子的勋章,心里渐渐明白了什么。
孩子们拿着铁盒走到父亲的面前,试图唤醒他尘封的记忆。
谁知宋良友一看到铁盒里面的东西,立马激动起来,嘴里大喊着:“27、81、241!”
不仅如此,他还抱着铁盒,痛哭流涕。
宋良友的表现更加坐实了孩子们心中的猜测。
那一年是2018年,安徽淮北市全市正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为了证实心中的猜测,孩子们就替父亲填写了这个表格。
这张表格引起了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关注,很快他们便安排上门走访,想要调查清楚。
但宋良友的情况时好时坏,根本无法和别人交流。
走访人员只好询问宋良友的子女,在登记好基本信息之后,又去看了一眼子女口中的神秘铁盒,看了之后,他们认为这个老人一定不普通。
这次走访期间,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这名痴呆老人口中一直嘟囔着27、81、241这几个数字。
工作人员回去之后经过一番信息搜索发现,这名老人竟是一位在朝鲜战场立过两次一等功的老战士。
而老人嘴里嘟囔的那串神秘数字的真实含义,是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这正是老人所在的军旅编号。
数字谜底被彻底解开,拨开层层迷雾,大家得以知晓宋良友那不为人知的过去。
深藏功与名的“普通”老人
1946年,宋良友加入解放军,并且担任连里机枪手和尖刀班班长的职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宋良友所在的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是第一批前往朝鲜战场的部队之一。
宋良友腰间有一处非常狰狞的疤痕,是在长津湖战役中的新兴里地区所伤。
这场战斗的敌人十分强大,是具有“北极熊”之称的美军7师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兴里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他见证无数战友的离去。
因为情况紧急,他和战士们是从东南沿海地区临时入朝,身上衣物单薄,物资也来不及准备,棉衣和食物紧缺。
那场战斗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美军的精锐部队,还要面对朝鲜多年难遇的寒冬。
零下的气温让许多战士们活生生地被冻成冰雕,又一次号角声响起,宋良友身边的战友已经没了呼吸。
他带着悲痛的心情朝美军冲去,却被美军的炸药所伤,肠子都被炸了出来,他用身边的树枝和树叶随意包扎了一下,又要往前冲。
最后,宋良友被送往营地医院,腰部被缝了许多针。
醒来第一件事,他就问战斗胜利了没有,听到胜利的消息,宋良友流下两行热泪。他想起了那些死去的战友们。
这次战斗,他们用劣势军备全歼了美军一个精锐兵团,扭转了战场局势。
1951年4月,宋良友又参加了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荣获一等功。
后来朝鲜战争胜利,宋良友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立过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
虽然功勋累累,但是宋良友却时常感觉悲伤,因为每一枚勋章的获得,他都见过无数战友的牺牲。
1953年,回国复员后,宋良友拒绝国家的安排,不愿意享受特殊待遇,想要回到家乡。
领导问他为什么,他却只说自己没有理由享受这些特殊待遇,战场上有那么多战友都没能回来。
在宋良友的坚持之下,领导只好同意他的选择。
宋良友隐藏那些战场上的经历,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矿区工人,但他却总在深夜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他把那些过去的功勋放进一个铁盒子里,每当怀念战友时就会拿出来看看。
战功之下是数不清的伤痕,宋良友身上有许多伤痕,那些伤痕代表着他的荣光。
每次妻子都要求他下工之后在外面洗完澡再回来,他却总是不肯,因为他不想让矿友发现自己身上这些伤痕。
而那些过于节俭的习惯,也是在战场上养成的。
朝鲜战场,棉衣和食物缺乏,当时许多战士的食物只是冻得梆硬的生土豆,许多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体力不支倒下。
这些记忆深深地刻在宋良友的脑海里,所以他一粒粮食都不愿意浪费。
生病之后,他潜意识里还在思念战友,做着随时为国家战斗的准备,所以才总是念叨着那串特殊的数字。
2023年2月25日,宋良友最后再嘟囔了那一串特殊的数字,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或许,他会在另一个地方遇见自己的战友,向他们诉说新中国的强大,无人再敢欺中华儿女,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