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冬枣,做成一个大产业,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把冬枣的致富经念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正在收获中的冬枣,不仅吃起来甜,也让枣农的生活过得甜。
回顾沾化冬枣的种植历史,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科技指导种植、枣农的辛勤劳作等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了现在种植规模达30万亩、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从沾化冬枣的致富经中可以得到很多启迪。
沾化多盐碱地,种粮条件差,但种冬枣十分合适。当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涉及种植、育种、产业等多个方面,甚至将冬枣树确立为沾化的“县树”……正是持之以恒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让沾化冬枣名声大噪,现在还远销海外。可见,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综合施策,不盲目跟风、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项目,最后可能“水土不服”,浪费宝贵资源。
自古以来,农业看天吃饭。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逐渐减小。沾化冬枣的种植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农业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实时监测冬枣的生长过程。缺水能报警,手机一键浇水;缺肥会提醒,电脑操控施肥……农业科技给冬枣当起了“保姆”,全天候悉心照料。同样,科技还不断运用在培育新品种上,冬枣种植耗费人力物力,还不易成活、结果。但在农业科技助力之下,冬枣依靠嫁接等技术,果实质量越来越高,种植难度不断降低,规模化种植更加容易。
乡村产业发展关键在人。农民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收,农业和农村才能向前发展。沾化冬枣能够闯出名堂,创立品牌,离不开广大枣农的辛苦付出。每年沾化都要评“枣王”,这不仅展现出沾化冬枣的品牌效应,更是对枣农一年辛苦劳作的褒奖。一颗颗果形饱满、果色好看、果实甜脆的冬枣,凝结着枣农的汗水,也意味着枣农将有不错的收入。现在,枣农还参与培育新品种,让冬枣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推动产业兴旺的过程中,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农民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体,这样产业发展才可持续。
沾化的冬枣产业不满足于此,致富经还要朝着延长产业链继续念下去。乡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致富经,奏响产业兴旺的新乐章。
张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