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读书心得(9·1—9·11)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双向奔赴,至真至善

22思想政治教育A班 许嘉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颜渊对老师孔子学识渊博的赞叹和发自内心的评价。在颜渊心目中,孔子的教育之道“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为象”。颜渊在孔子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汲取知识、努力向孔子看齐。在颜渊的成长过程中,他发现孔子的教育之道是越挖掘越高深,越钻研越能发现其玄妙之处。他对孔子的学问理解也更为深入,体会到孔子学问至深至高的境界。

颜渊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作为教师,孔子教人有道、育人有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规律和次序,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博文”中通晓古今之事,在“约礼”中修身养性,培养仁德。在孔子循循善诱之下,学生“欲罢不能”、进一步“竭吾才”、“有所立卓尔”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从颜渊的视角来看孔子的教育之道,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在颜渊的文字中,流露着一位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也处处表现出颜渊求知若渴、一心向学的端正态度。这也启示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尊师、爱师、努力求知。教师也应以良好的道德、渊博的知识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只有师生双向奔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才能彼此成就,从而达到至真至善的境界。

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一点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悟“四毋”,阔视野

22思想政治教育B班 魏扬扬

孔子强调这四种毛病是不应该有的。对于这四个“毋”,我的理解是:毋意,不悬空揣测, 即不要主观的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或者说和理由还未成立之时,就毫无根据的凭空猜测;毋必,不绝对肯定,对事情不要有绝对的判断,要有一定的空间,留有回转的余地,这里有中庸的思想;毋固,不拘泥固执,不要固执己见,要善听他人意见,吸取其中合理、有益的部分;毋我,不唯我独是,跳出自我的圈子,不自以为是,以平和的态度看待事物。这八个字可以归结一个道理:不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自认为有多了不起。

众所周知,孔子学富五车,仍虚怀若谷,向一切可学习的人和事学习。在西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博学多才,却始终认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对知识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与他人辩论,寻求真知。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蕴涵着自我修养的方法,它指出一个人要反思自我、善于思考、进行自我批判、学会自我相处等等。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贯彻孔子所说的“四不要”,不断审视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那么我们的人生至少不会陷入主观主义、闭锁自困的境地。

读书经验和心得体会_读书心得经验_心得读书经验总结

·END·

【美美读书汇】

时间:每周三晚18:15-20:00

地点:实训楼7023-1 政法系教研室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