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今中国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之战,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是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国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俄方称之为1649-1689俄中边境冲突(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1649-1689),朝鲜则称之为罗禅征伐(나선정벌/罗禅征伐)。[1] 17世纪40年代,沙俄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在今漠河东,龙江北岸)、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等地,杀掠骚扰。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军向俄军发出通牒,劝其投降,遭沙俄督军托尔布津拒绝,于是鏖战彻夜,清帝命都统彭春任主帅,收复雅克萨。[2]最终托尔布津乞降,并退回尼布楚。清军将城焚毁旋即班师。同年,托尔布津背信弃义,再次率领侵略军乘隙占据雅克萨。次年,康熙皇帝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兵再次攻取雅克萨,托尔布津重伤毙命,俄军被围困5个多月,弹尽粮绝,遂请求清军撤围,谴使议定边界。[3] 沙俄与清朝于1689年7月24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成果,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858年,沙俄又依据《瑷珲条约》割占了雅克萨。[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