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内的羊舍。_副本.jpg

玉林市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记者 王海波 摄

“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7月5日上午,在玉林市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听到这样一个养殖新理念。

这个养殖新理念的提倡人,正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刘入源。

“羊当猪养,换句话就是羊像猪一样圈养,可以把羊养得更壮一些;草当粮种就是鼓励村民拿出像种稻谷一样的热情,多种植牧草,通过卖草来增加经济收入。”刘入源笑着解释。

2009年5月,刘入源发现养羊产业前景不错。经过几个月的认真考察后,这年10月,他拿出全部家当,引进了31头黑山羊,创办了博白县第一个种羊场。“玉林地区之前基本没人大规模养羊。羊要怎么喂,怎么养,我一点经验都没有。”很快,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短短一个月,羊一只只夭折了。

“就记得有一天,我背着一捆鲜草回来,看到最后的3只羊躺在羊床上,我伸手过去摸,身体还热着,可已经断气了。我就蹲在那里定定地看着,大脑一片空白。”全家人几年的积蓄一下全部赔光了,刘入源大受打击,一时陷入消沉。

“但我不能向命运认输,认输了我就会一直趴着;只有抗争,我才能站起来!”刘入源咬咬牙,又向亲戚借了3万多元,再次引进了31头羊。没有技术,他就四处拜师学艺;山羊喜欢干燥,他就改造羊圈,建成了漏斗状的高架网床。

刘入源与员工在基地喂养。_副本.jpg

刘入源(前)与员工在基地喂养羊群。记者 王海波 摄

刘入源说,那段时间,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他就蹲在旁边看,观察记录他们的神态动作,晚上他在羊圈旁支起竹椅,跟羊“一起睡”,观察和照顾它们。到后来,他养的羊每做一个动作、发一个声音,他都能马上知道它们的意思。“这样的生活,我过了整整一年。”刘入源至今记忆犹新。

“放养模式相对适合小规模养殖,圈养模式则更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因为对羊的各方面习性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刘入源坚定地将羊进行圈养。经过努力,山羊养殖取得了成功。一年后,刘入源的羊存栏量达到了250多头,他也赚到了13万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1年11月,他投入80万元引进努比亚种羊,进行品种改良。改良后的山羊,个体大,抗病能力强,容易养殖。如今,他的羊场已经发展为山羊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拥有努比亚种羊3600多头,存栏肉羊900多头,草场400亩,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

“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泌乳性好的特点。”刘入源说,该养殖场以广西畜牧研究所为技术后盾,从澳大利亚引进努比亚黑山羊新品系群,种羊每窝可产仔2—4只。肉羊养殖同样前景诱人,据介绍,养殖肉羊1年即可出栏,体重为60—75公斤,按现行市场价50元/公斤计算,每头羊售价为3000—3750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刘入源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10月,他陆续在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和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新建了两个大型养羊基地,其中旺茂养羊基地占地3000亩,巴马养羊基地占地500亩。截至目前,旺茂养羊基地已完成各项建设,7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巴马养羊基地到今年底也可顺利投入使用。

萌哒哒的羊给群众带来致富之路。_副本.jpg

可爱的羊给群众带来致富之路。记者 王海波 摄

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草料日益成为公司的“抢手货”。刘入源说,由于公司肉羊、种羊的数量大增,山上的草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发动村民种草已势在必行。

“牧草再生力强,不仅一年可以多次收割,还可以连续收割7年,而且好的草料,一吨可以卖到三四百元,如果种得好,每年五六千元不是问题。”刘入源说,现今,村里已有不少贫困户开始发展种草产业。

刘入源“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的致富经验,成为当地群众的学习榜样。大家常常成群结队来他家参观羊圈,取“致富经”,甚至还有来自广东、贵州、湖南、重庆等地的1000多名养殖户前来学习山羊圈养术。

贫困户在基地务工。_副本.jpg

贫困户在基地务工。记者 王海波 摄

致富后的刘入源非常关心身边的困难群众。对于一些有经济困难的养殖户,刘入源提供种羊、小羊供其养殖,等他们有经济产出后再归还成本。截至目前,他的公司已辐射带动当地400多名残疾人、1600多名贫困户通过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

目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脱贫户陈国宣,每个月有2500元的务工收入。此外,通过刘入源的帮助,2018年5月,他自己也饲养了30头羊,已卖去13头,纯收入3万余元。“不仅顺利脱了贫,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以后也还一直跟着刘总干,努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记者周剑峰王海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