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村镇规划案例集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优秀案例集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上海市嘉定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111619222531364841424449535660657076808485868789929396101105107特色小镇规划优秀案例集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谢屯镇总体规划江苏省苏州市震泽镇总体规划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总体规划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总体规划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西张庄镇总体规划湖北省荆门市漳河镇爱飞客特色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镇设计湖南省汝城县热水镇总体规划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发展建设规划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总体规划陕西省宝鸡市汤峪镇太白山产业新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优秀案例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村庄规划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王家岔连片村庄村庄规划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插箭岭村村庄规划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毛垭村村庄规划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大仓村委会六组、七组村庄规划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村庄规划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高濑村村庄规划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村庄规划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谷撒苗寨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镇孙扎齐牛录村村庄规划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优秀案例集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项目概况编制机制编制内容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太岳山北麓,汾河中游东岸。
全县行政区划为6(西六支乡、峪口乡)、3个城区管委会(丹枫、麓台、昌源)、经济开发区(祁县经济开发区)、154个行政村,289个自然村,县城驻地昭馀镇。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村民参与的编制机制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乡村体系规划:多维度的乡村体系根据各个村人口预测、医疗设施、养老设施、教育设施、商业活动频率及公共交通覆盖范围,综合确定乡村体系结构。平川区体系县城——重点镇(东观)——一般镇特色村——基层村丘陵区体系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山区体系一般镇——基层村特色村——自然村管理机制乡镇政府全过程的对接与管理机制(参与决策—方案协调—实施);乡镇政府工作职责——乡村规划分类许可管理;乡镇政府工作职责——监督检查。反馈机制建立定期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祁县在晋中市域空间结构中的区位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村民参与县、乡镇、村相应成立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督查、调度县规划关于县域规划和管理方面决定事项的推进落实工作各部门在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一致的协调措施和原则,形成部门联动行动计划,实现各部门协调配合规划建设工积极发展协商民主,增强村级组织的行动力,鼓励村民对村庄公共事务决策力,提高村民参与管理的程度,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产业层面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文化层面晋中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区建设层面山西省美丽乡村宜居示范区年作为动态期限,对重点规划建设内容进行评估校核在规划期限内,非重大调整可由编制单位调整后向审批部门上报,组织规划更新对于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造成较大的影响、和项目有较大变更的情况,重新组织规划编制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乡村用地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规划增减:根据祁县土地利用规划与本次乡村用地规划进行协调。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比现状增加0.85%,村庄建设用地减少1.02%,工矿用地增加0.78%。至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1.7%,村庄建设用地减少1.89%。县域污水工程规划表县域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建设分区按照排放标准,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排放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按照村庄规模、连片程度,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模式。结合祁县实际,分为一级分散型、一级集中型、三级分散型和不做处理型。县域乡村用地规划图县域污水工程规划图(四)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1、县域污水工程规划县域污水工程规划图村庄类型主要范围建设方案典型村庄一级分主要针对昌源河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沿岸的村庄,村庄人口少,居住分散,处于昌源河沿岸,要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规划每个村庄建设至少一座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出水应达到一级标准,出水优先用于农田灌溉,在满足灌溉的前提下,剩余出水排入河道中。北关、来远、团城、谷峪口、盘陀、磨支、一级集中型主要是针对平川区和核心区部分村庄,村庄居住集中,形成村庄连片格局,设置两个一级集中区:县城一级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一级集中区县城一级集中区主要依托现状污水处理厂,尽量能够收集多的村庄污水,并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改造。
经济开发区一级集中区:将污水处理厂建设于长头村,沿G208国道修建一条污水主干管,向南一直延伸到东观。就近收集沿路村庄的污水。(1)县城一级集中区:北谷丰、丰泽、秦村、高村、圪垛、王村、永兴庄、南社、三级分散型的村庄主要是位于平川和丘陵区内除了前两种类型的村庄,平川区的这些村庄由于地形高差、距离较远、村庄规模较小等原因没有纳入集中处理。此类村庄采用分散型污水处理方式,每个村庄不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每户设置一座三格化粪池,出水用于灌溉,沉淀粪便用于农田施肥。在农田用水量小的季节可存于蓄水瓦屋、大贾、东高堡、马家堡、东六支、杨家庄、永安、官厂、加乐、梁家堡、刘家堡、河湾、武乡、西王乔、东王乔、榆这些村庄主要位于山区,居住分散,人口较少,经济条件也相对较低。对于此类村庄,不做污水处理要求。家庄、东山、东鱼沟、南风沟。污水工程建设分区:按照排放标准,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排放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按照村庄规模、连片程度,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模式。结合祁县实际,分为一级分散型、一级集中型、三级分散型和不做处理型。县域污水工程规划表乡村生活圈规划乡村风貌规划因为地形交通的影响,局部地区一、二级活圈难以形成,因此将基本生活圈服务范围由1000米扩大到2000米。
配置调整:如原一次生活圈配置的小学适量在扩大的基本生活圈内配置,即多个基层村共享一个小学。山区难以覆盖三次生活圈,以二次生活圈替补。传统村落风貌控制控制要素规划指引民居整体要求建筑应保持或恢复原四合院、三合院或多进院落。建筑的形式与尺度要同周边传统建筑在体量、风貌、材料、色彩 上相协调。 原则上建筑整治后不应超过现状高度与体量,局部加建扩建不得 突破院落围墙范围。 屋顶 屋顶形式必须采用本地屋顶、假瓦房平屋顶或闷房平屋顶中之一。 坡屋顶坡度应与传统做法一致。 坡屋顶必须采用青瓦;平屋顶可采取传统砖铺、夯土、啥事屋面 或沥青、暗灰色瓷砖防水屋面;不允许使用彩色砖瓦、琉璃瓦,彩 钢顶或其它耀眼的金属、塑料或其他人造材料。 屋顶排水采用传统做法和砖、瓦、陶、石等传统排水构件,不允 许采用塑料或亮色金属排水管。 门窗 门窗应使用传统木门窗或塑木门窗,并使用透明玻璃。 不允许使用亮色的铝合金、不锈钢门窗以及有色、带图案的玻璃。 围墙 高度厚度 墙体高度应保持现高,或参照周边历史墙体确定高度。墙体厚度 原则上应与传统墙体相同,或至少外皮与相邻接墙面平齐。院墙顶 部应参照传统样式垛口或其它装饰,避免平直单调。
材料色彩 墙体外观材料应采用块石、夯土、土坯砖、青砖、石灰抹面、草泥 抹灰等种类,外圈层墙立面可使用青砖,但禁止使用黏土红砖、瓷 砖、抛光石材、塑料或金属 开放空间 指村庄内部的开场空间。各类空间由村民宅院围合而成为村庄开敞空间,提 炼晋中民居历史文化精髓,是之在环境中体现出来,延续传统、保持乡土。铺 地勾缝材料使用透水材料或者当地泥土,使之可以时间推移逐渐生长草木,使 铺地更加贴近自然。 以建筑和围墙界定的空间界面处建议使用多层次的绿植作为分隔,打造丰富 的视觉景观效果。 街巷 整体要求 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结合乡村道路特征,体现乡村风味。影 响道路改造景观的元素包括两侧的建筑物、路面、路灯、围墙、绿 化等都是凸显街景与聚落改造景观的重要元素。必须将道路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铺面材质 处村庄外环道路采用水泥路面,其余村庄内部道路均采用古朴而 富有质感的石材、青砖铺设。 寺庙戏台 广场建设结合寺庙、戏台等历史建筑,打造具有浓郁古色古香的集散、观演 空间。 具备多种用途,作为集散功能也作为节庆广场、戏曲表演观赏场地、庙会集 贸商业场地等。满足人流集散的要求不宜设置大量休闲设施。
可在广场外围的 建筑外立面装饰富有浓郁传统特色的灯笼、壁画等。 晋商民居文化、古村古庙古戏台 控制类型 地块区位 阶段目标 管控要素 风貌控制区、 界面及传统 村落风貌控 传统村落风貌控制风貌延续——保护 传统村落的完整性, 并提高宜居性能 村庄激励、建筑高 度、水域生态保护、 古建筑保护、古村 落保护 公路林带景观风貌控制 风貌控制——打造 沿线乡村建筑特色, 整治沿线景观、生 态环境 林带绿化、建筑退 距和广告招牌 河道绿化景观风貌 控制 生态保护、河道坡 岸、建筑形式 山地聚落风貌片区特色提升——按照 五大管控要素,提 升乡村风貌水平, 起到风貌整治重点、 示范作用 建筑形式、建筑材 料、肌理布局、乡 土环境 山区河谷风貌片区 丘陵田园风貌片区 现代村庄风貌片区 乡村风貌分区 传统村落风貌控制:晋商民居文化、古村古庙古戏台 现代村庄风貌片区:美丽现代、宜居宜业 丘陵田园风貌片区:乡村田园、果林花丛 山区河谷风貌片区:河谷丘陵、依山傍水 山地聚落风貌片区:村落掩映、绿树青山 城镇建设集中片区:活力集聚、产业繁荣 县域乡村生活圈规划图 县域乡村风貌规划图 点线面结合的乡村风貌引导 乡村风貌分区指引 乡村风貌分区指引表1 丘陵田园风貌片区控制 要素 规划指引 建筑 形式 保持村民传统的住宅形式和民居风格,根据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综合评定, 将现状建筑分为两级建筑控制。
对农房建筑风貌较好的民居予以保留。风貌 一般的主要以整治改造为主,参照《村砖整治技术规范》中的相关管理要求 进行控制。区内新建建筑应体现乡土风貌以及人文特色,充分发掘晋中建筑 风格的内涵和精髓,遵循传统院落式布局,提炼当地传统建筑符号。主要以 一至二层硬山坡屋顶建筑为主。 建筑 材料 建筑材料以青砖、涂料为主,色彩以青色、白色、土黄色为主;屋面材料以 青瓦、黑色彩钢瓦为主;门窗材料以木材、塑钢为主,色彩以深红,木色为 主;院墙材料以青砖、石材为主,大门采用传统门头设计。 肌理 布局 维持现有村庄纵横交错的方格网肌理格局,局部空置宅基地探索宅基地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