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角度看,项目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巴罗佐等人认为项目学习是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任务,学生通过调查获取信息、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哈维尔认为项目学习是以有应用价值的项目为载体,学生设计和完成项目,教师对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呈现的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教学策略。从宏观角度看,研究者将项目学习定义为教学模式。波佩斯库认为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和调查,最后呈现真实的产品并进行展示的一种教学模式。虽然研究的视角不同,但是仍然发现许多共性: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并呈现一系列作品。

一、确立恰当的研究主题

恰当的主题设定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首先,主题的设定应基于学习者的兴趣并使之持续作用。兴趣能够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去,但是简单的兴趣不能一直产生促进作用,例如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环境,但是刺激作用会很快消失。其次,主题的设定应围绕学生真实的环境进行并紧密联系学生的主要困惑,与学生正在进行或未来规划的事情切实相关。凯斯尤尼克等人的研究表明,当项目主题与学习者的毕业论文直接相关,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的兴趣迅速消失。最后,项目学习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应用,还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新概念和已有概念之间生成网状联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二、选择难度适当的项目

项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难度适宜的项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首先,应从小规模做起,循序渐进。当学生初步接触项目学习,为了克服学习方式适应不良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完成较为简单的项目,帮助学生熟悉项目学习的架构,为后续复杂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初始阶段协助学生搭建整体框架,学生从设计部分关键环节开始,逐渐向设计整体环节过渡,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其次,目标设定虽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仍需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适当的学习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当学习难度过高,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力感,从而降低学习欲望。例如,同等知识储备下,挑战追求者的项目难度可略高于挑战回避者的项目难度。

三、合理组建团队并有序分工

团队协作学习是项目学习的主要方式,合理地组建团队并进行清晰、有序的分工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关于团队的组建,首先应基于学习者的偏好。学生对团队的认同有利于营造归属、接纳的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同辈互助,促使他们向着同一目标努力。其次,应基于学习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异质或同质分组。研究显示,高成就者更适于同质分组,低成就者更适于异质分组。关于任务分配,以成员自主协商、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直接影响项目学习的效果。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根据项目计划进行清晰、明确的分工,分工应充分考虑成员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性格偏好。任务执行过程中,应尽可能使得每位成员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承担重要工作,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提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自主发展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项目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充分认可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自主组建研究团队,选择、制定、实施研究项目的机会,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干预,尽可能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研究表明,当学生自主选择和制定项目时,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容易形成对项目、对个人和对小组的负责的态度。其次,鉴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应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经历提出方案、尝试应用、反思优化的过程,给予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空间。最后,保证学生参与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项目学习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使得他们能够挖掘更多信息、探索更多路径,切实保证学习的质量。

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虽然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但仍需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自主受到欢迎,但是学生仍然期待教师能够就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实施给出针对性建议,并且教师的指导有助于促进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首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项目正式运作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学习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包含科学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合作学习的知识等,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事实性知识障碍,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其次,当学生遇到瓶颈或意见不一时,教师应适当抛出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将问题聚焦,使得项目学习予以继续,并就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进行经验总结。第三,项目结束时,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汇报和评估阶段,当学生展示、讨论完毕,教师应根据项目学习的整体情况,引领学生进行相对复杂的回顾,系统总结项目学习过程中应用的知识与技能、实施的经验与不足,并解决学生的困惑。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打破项目边界。实现项目与项目之间经验的获取与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回忆项目实施的过程,对一般性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拓宽学生的信息库,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技巧的顺利迁移。

六、明确学习的规范和期望

明确的规范和期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项目学习。第一,制定清晰、可行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学生熟知学习的规章制度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不仅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规范。学习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商定行为规范,师生达成一致的认知,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有序进行。第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使学生熟知。清晰的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使学生熟知目标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能够及时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第三,指导学生制定有序的进度表并严格执行。由于项目学习的复杂性和持续性,科学、可行的计划表必不可少,并且需要保持项目各阶段间的连贯性,使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生。由于学生自制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在实施过程中上交作业或进行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按要求执行计划。

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是有效实施项目学习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应尽量保证公平。公平是评价的重要准则,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质疑。其次,评价工具应具体、清晰。评价应给予学生自我回顾与反思的机会,具体清晰的评价工具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行为修正。最后,评价方法应体现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尽可能涉及教师评价、朋辈评价与自我评价,达到评估与促进的效果。

八、提供充分的资源、方法和技术支持

项目学习需要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应用,此时,资源、方法和技术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方法支持。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并不意味着教师将所需资源托盘而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快速从书籍、网络、政策文件等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对信息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具有记录、整理功能的网络平台,实时记录、分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在数据之间产生联结,既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回顾性反思。最后,搭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扩大学习场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跨地域的虚拟学习社区正在成为现实,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安全感的获得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教师还应注意设计结构良好的项目学习方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项目学习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学习指导和学生评估等方面进行同步的改变,从而保持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一致性,避免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操作冲突。同时,同一学校不同的教学活动之间也应尽量保持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并形成关联网络。

(《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19期 王艳芝 曾文静 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