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启动以来,迎江区始终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要工作,做到高度重视、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并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聚全区资源大力推进这项工作,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保障教育公平,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创建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迎江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南部,依江而城,区位优势明显。辖6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辖区面积207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7.7万。辖区内共有25所中小学校,其中我区直管的中小学21所 (小学17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坐落在我区的市直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段在校学生175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比例、初中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1193人, 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87人,初中专任教师406人。

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2017年以来投入近3亿元新建了4所学校,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顺利通过语言文字工作国家督导评估,获评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区,此外连续三年在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三年在安庆市对迎江区教育目标考核中获优秀奖,1所学校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些成绩为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区域统筹,凝聚创优合力。

一是区委重视,强力统筹。在区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连续四年区委1号文件都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明确要求,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汇报,进行有效调度。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组长,更是牵头分片包保学校,协调推进创优工作。二是政府给力,调度有方。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先后制定《迎江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迎江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方案》及每年推进计划,连续四年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式明确年度创建任务,实行一月一调度。三是指导精准,上下合力。区人大、政协均就创优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视察调研,特别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工作进行精准指导。在区四大班子统筹安排和牵头带动下,区教体局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围绕创建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效确保推进进度,此外全区上下各乡(街)部门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呈现出同向合力、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

(二)优化教育布局,夯实创优基础。

一是强化集团引领。在全市率先组建四个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十四中教育集团、华中路一小教育集团、绿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采取名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城区带农村学校,进一步加大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二是强化优先保障。我区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坚持财政保障优先,每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创优工作;坚持项目资源优先,此外保障教育用地,加大资源供给。三是强化科学布局。三年来科学做好教育布局“加减法”。在东部新城,我区新建双莲寺小学、滨江实验学校、十四中、谐水湾小学4所中小学,净增学位5030个;在农村,我区实施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撤并联兴、将军、新义等6所村小,组建罗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老城区,我区积极启动华中路二小扩建工程及华中路三小迁建工程,辖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不断扩大。

(三)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创优活力。

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修改完善《迎江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奖励办法》,在全市率先开展迎江区初中“量化管理式”评估。二是深化课堂课程改革。依托“主题引领式”教研深化“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国家级课题《“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走班自选式”校本课程在全市走得早,推得实,学生喜欢,家长点赞。三是推进“管办评”改革。连续13年逐年优化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评估,不断增强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区教体局连续两年获评区改革创新突破奖,教育评价改革经验在第二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做交流发言。

(四)优化队伍建设,盘活创优资源。

一是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先后出台《迎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迎江区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迎江区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管理暂行办法》、《迎江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2016年以来交流校长教师622人,教师资源不断盘活。二是着力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加强名师工作坊、工作室建设,先后评选四届“三名人员”共计241人。三是加强教师能力提升建设。先后举办三届教师论坛及两届教师基本功大赛,每年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多形式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秀奖次。

(五)加强立德树人,丰富创优内涵。

一是强化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常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二是培养实践能力。出台《迎江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意见》《迎江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挂牌成立区课外阅读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常态开展活动中心项目体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校园全覆盖。三是提升核心素养。每年举办团队开放日活动、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校园歌手大赛,大力推进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展现和体育比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项目化艺体教学成果效益得到最大化呈现,

(六)打造一校一品,凸显创优特色。

品德发展方面,华中路第三小学通过开设红领巾“道德银行”和进行“希望树”评比,对提升学生在做好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方面的认知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学业发展方面,依泽小学通过创设“循环日记”、“悦写课堂”,让学生的阅读、写作更加具有个性;身心发展方面,龙狮中心小学将在冬季集中开展长跑、跳绳、球类运动,书法、绘画、器乐演奏等文体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动作,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兴趣特长养成方面,四照园小学通过持续推进七大工作室建设,举办实践性作业展示、开展“阅读之星”评比等手段,以学科为阵地提升学生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方面,华中路第一小学实行了“作业备案制”和“十分钟作业进课堂”,还设置了教师“轻负高质奖”。“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新局面不断形成。

(七)彰显教育公平,提升创优满意。

一是打造公平教育。巩固“零择校”成果,印发《迎江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六项制度》,召开2次公共学区划分听证会,全面实现“阳光分班”“阳光分班”,公办幼儿园全面实行电脑排位。二是推动公平覆盖。截至2020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97%,公办幼儿园数为1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全区无辍学学生,学籍系统无虚拟班级。三是抓实公平资助。2016年以来教育民生工程累计投入5149万元,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累计为72603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235名建档立卡学生执行资助、“两免一补”政策,辖区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八)加大合作交流,优化创优氛围。

一是加强周边区域交流。积极与周边县区兄弟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立足教科研、培训学习、演出比赛、精准扶贫等不同层面,每年与外县学校开展活动不少于60次。二是积极对标先发地区。先后组队赴合肥庐阳区、宁波市江北区考察学习创优经验。三年来组织干部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不少于300人次,选派2名校长赴上海、无锡挂职锻炼,积极对标学习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是全面加强校社合作。积极对接学校所属社区,大力实施“四点半课堂”、“你阅读,我买单”等社区共建服务项目,为辖区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区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仍存在大班额现象;二是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三是宣传力度还需加大。

为此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区域教育统筹发展。一是践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四统一”,推进滨江CBD二期和碧桂园三期新建学校、华二小扩建、华三小迁建等4所学校建设进度,扩充东部新城招生计划,解决我区超班额问题;二是重点抓好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校园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更好彰显教育公平。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学校核心文化,改革“2+X”质量评价,加强中小学学业分析,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四是扎实开展满意度测评,加大宣传力度,以问卷调查、网络测评、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教师评校等满意度测评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打造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的学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