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传统中药包括那些材料?

答: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任何物质皆有可能成为中药,西药也不例外。一般包括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又可分为草类、木类、果类、菜类、谷类等;动物药也有虫类、鱼类、贝类、鸟类、禽类、兽类之分;矿物药则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加工矿物和动物化石等。在现今临床应用当中,植物药占大多数,其余的常用种类包括矿物类(如石膏、雄黄)、动物类(如蝉衣、鹿茸)以及动物生理产物(如牛黄、五灵脂)等。

问:中药方剂有那些剂型?

答:传统上,中药方剂会加水煎煮制成汤液服用,所谓汤剂。除汤剂形式外,还有其它不同的剂型,如传统的丸、散、膏、丹和现代的胶囊、片剂、冲剂、糖浆甚至注射液,层出不穷,以适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问:甚么是四气五味?

答:中药的四气,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所谓药性,是古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出现不同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热症的人,表现咽干口渴、便秘、尿黄等,服用黄连、大黄之类的药可使病情缓解,说明这些药属寒凉性质。又例如感受风寒,出现身体怕冷、发热、有鼻水、浑身酸痛等,服用姜活、生姜之类药可缓解,说明药物属于温热性质。至于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由于不同的药味,都会有不同的作用和归经,故作此分。例如辛味(辣味)药,有发汗作用,如生姜、葱头;甘(甜味)味药多有补益之效,如红栆、党参等。

问:甚么是升降浮沉?

答: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的意思。中医认为各种疾病有不同的病势趋向(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因此能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掌握药物的趋向性,就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既可以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例如外感风寒,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之性的麻黄、桂枝,而不宜用沉降之性的药物。

问:甚么是归经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指人体的脏腑经络。例如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胃热,也有的偏于清肺热或心热等。又如补益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肝、补肾之不同。有些药物只归一经,有的则归数经。掌握归经,有助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不过临床上不会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因为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影响,用药时有必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中药是否一定苦的

答:不是。简单来说,中药的药味主要五种:辛(辣)、甘(甜)、酸、苦、咸, 又称「五味」。药味与其药物之效能有着密切关系。?

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血作用,如川芎;

甘味药具有补益、缓急作用,如甘草;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

苦味药具有清热、降泄作用, 故一般清热凉茶多是苦味,如黄连;

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如芒硝。

用中药治病的原理是甚么呢

答:中药治病是通过药物的不同药性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每种中药都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以及升降浮沉的属性,并有其各所归经。每一种药的性能都是从长年累月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例如,药物的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舨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有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内经.素问》亦说:「寒以热之,热以寒之。」这便是一般的基本用药规律。事实上近年来中药化学的研究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对中药治病的原理有了不少的认识,对于中医治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问:什么是药物的配伍原则与禁忌?

答:自古医家已知道药物合用(配伍)时会有相互作用,并以「七情」区分配伍药之间的关系,包括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单行。?

上述的相反、相畏、相恶便是配伍禁忌,因为合用时会产生毒副作用或影响疗效。目前常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理论而言,药物的禁忌是不会于配伍时使用,但亦有医家会因应情况而慎加使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相使:将药性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配合应用,一种为主药,另一种为辅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其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而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药效。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绿豆能杀巴豆的毒性,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

相畏:两种药物同用时,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功效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恶:两种药物同用时,一种药物减弱了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时,会产生强烈的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单行:病性比较单纯时,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起效。如用独参汤来大补元气。

问:甚么是药引它在方剂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在方剂中,药引具有增强疗效、引药归经的功效,还兼有调和、降低毒性、矫味的作用。它使整个方剂的疗效更加集中统一。

调和及增强药效:如风热感冒表现有发高烧、口渴时,以芦根或竹叶作药引,令其清热退烧作用更强。

引药归经:如病痛位在下肢,可用牛膝作为药物的响导,引药下行达到病位。

降低毒性:治疗肝癌常用的斑蝥,肝毒性很大,以绿豆作为药引,可减轻斑蝥对肝的毒性。

矫味作用:如阿胶、紫河车的腥味可用黄酒去除。一般如蜂蜜、饴糖、甘蔗汁都是不可缺少的矫味剂。

问:甚么是饮片?

答:未经精制的中药习惯上称为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其中以植物药占极大多数。中药材若经过加工、净选、炮制、切片,以方便中医师调配入药,则称为饮片。

问:甚么是地道药材?

答:中药的疗效决定于它内含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成分含量高低又与天然药材的生态环境,如土壤、水质、气候等密切相关。地道药材指那些属于特定的地源与产区,经过当地加工炮制,产地来源已被公认,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较著名的地道药材,包括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云南的茯苓、三七,西藏的冬虫夏草,吉林的人参等。使用地道药材,质量和功效较有保障。

问:为什么中药材要进行加工炮制?

答:中药材炮制的目的归纳如下:?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很易中毒,经蒸煮洗漂等炮制后,其毒性刺激可大为降低。

提高药效:如蜜炙款冬花能使其润肺止咳效用加强;半夏用姜汁制,可加强其止呕作用。

改变或缓和药性:如地黄生用凉血,制成熟地黄则可以补血;生姜煨制后发散功效减缓,而温中之效增强。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由于每一味中药往往有多种功效,有时这些不同的作用,并非全部适用于临床某一病症。举例如麻黄,有辛温解表和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风寒表实兼喘咳者,可全面发挥功效;但是对于肺热壅塞,汗出而喘咳者,其温散发汗作用显然不利于病情。通过蜜炙炮制之后,辛温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平喘止咳之力增强,使麻黄适用于喘咳之证。

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矿物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必须加工使之酥脆,才能便于制剂,同时也利有效成分的析出。

保持净度:药材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往往混有各种杂质,在使用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干净度和纯度标准。

利于储藏服用:中药材进行烘、焙、炒等加工,可以吸干药材水份及杀死虫卵,并除去特殊异味。

问:中药质量有很多等级,如何选择较优质药材?

答:中药材大多来源于原植物。由于生长土质、环境等不同,所含有效成分差异很大,质量的优劣亦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地道药材较优,野生药材较人工培植的质量为高。还有,药材之大小、形状、色泽、质地、气味、味道、洁净程度等都是决定中药质素等级之条件。最好到信誉良好的商店,请教有经验的人员选购。

问:中药储存要注意那些细节?

答:在中药储藏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变质现象有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等。虫蛀和发霉多数发生在室温、湿度较高(>70%)或药材含水量较高(>13%)的情况下。至于药材的色泽,是药材质量的标志之一,若储存不当引致色泽改变,表示药材已变质。走油或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其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要避免以上情形发生,最重要是将药材置于干燥、通风和荫凉处保存,如条件许可最好冷藏,以减低害虫及霉菌滋生。在储存期间,还要定期检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