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
一、基本情况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浙江省义务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期待仍有距离,尤其是城乡、区域教育差距还比较大。全省域推动城乡教共体建设是贯彻中央要求、落实省委部署、回应人民需求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薄弱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一体提升的目标。
城乡教共体建设,重点要破解乡村学校以下现实问题:一是减缓乡村学校空的趋势,促进乡村学生回流。二是破解乡村教师弱的现状,促进城乡教师精准交流和资源整合。三是破解乡村教育质量差的问题,提振乡村教育信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省域同步推进。2020年底,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份全省域推行教共体文件——《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2021年、2022年,城乡教共体均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二)注重总结提炼,三种模式协同推进。结合各地实践,总结推广三种模式。融合型教共体:由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共建型教共体:乡镇学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实现共生发展。协作型教共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实现借力发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以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以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方式推进教共体建设。2021年,省政府将“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1500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省政府将“支援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500所”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将教共体建设落实情况纳入民生实事专项督查考核和地方年度教育业绩考核双考核。
三、实施成效
(一)城乡教共体结对帮扶落地有声。2021年新增县域内融合型、紧密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1532所,完成城乡教师交流1700多人,交流的教师覆盖到所有受援的乡村学校。2021年底,全省城乡教共体结对学校累计达3685家,已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和80%城镇公办学校。
(二)乡村教育出现一些可喜变化。一是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明显。如2006年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校两区”融合型城乡教共体实践的衢州市柯城区质量抽测表明,组建教共体乡村校区成绩均整体高于未参与教共体的乡镇中心小学。二是乡村学生开始回流。如原只有3名新生的瑞安市芳庄乡芳庄小学,2019年政府委托优质民办学校管理,当年2个班学生就全部招满,在校生从2018年的71人增至目前的313人。三是教师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组建融合型教共体,实现了城乡各校区间教师的统筹安排。如龙游县组建城乡教共体后,腾出乡村学校在编教师111人,减幅达18.6%,实现了集约办学。
(三)群众认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一是群众认可。在2021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好差评”活动中,城乡教共体好评率达98.7%。二是同行嘉许。2022年,城乡教共体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批最佳实践案例。三是媒体关注。2021年4月2日,人民日报以《浙江建设教育共同体,探索义务教育“乡村弱”现象的破解之道——城乡学校,手拉手一起走》为题作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