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可道,非常道,体制内的核心能力来源于对实践进行不可言说的提炼。
人类的语言是有边界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精准全面地通过语言描述的。体制内的很多细节、很多注意事项,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总结、去把握其中的微妙之处,在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灵活地应变、持续地微调。通过别人之口传授的经验,终究会有较大的事实折损和信息失真。
因此,一定要大量地实践,抓住一切机会,多去经历急难险重任务、多去与不同层级的干部、群众打交道,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体系和模式,并在成长中不断优化。
总而言之,体制内没有“顿悟”,只能“渐悟”、“见悟”、“践悟”。
2. 要做一个“有特点”、“有标签”的干部。
组织部门考察和评价一个干部,领导评价和使用一个干部,经常会用一些关键词,诸如“对工程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比较熟悉”、“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招商引资招法多、力度大”、“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思路视野比较开阔”等等,这些关键词就是你区别于其他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标签”。
在全面培养自己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确保没有明显缺陷和短板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发掘并持续培育自己某一项核心素质并与其他同事拉开差距,使得领导一想起你,第一反应就想到这些素质特点。当某些岗位需要某些特定素质时,组织上就能想起并使用你。这时,你就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最怕的情况是,组织上说起你,完全没有突出印象,只能含含糊糊的说“这个同志比较老实”“这个同志表现还可以”,那你就必然泯然众人矣了。
3. 不要迷信关系,“有为才有位”。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会有不少关系户,这点无须讳言。但在处级以上干部中,完全凭关系上位的人,还是少数。
多数处级以上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是一个人因、事因、势因、制因综合博弈的均衡结果,其中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还是占主导地位。
原因自然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党和政府是需要为国家和百姓干实事的,上级领导也是需要出政绩的,如果底下全是一群没能力的关系户,如何撑得起这些事业?
所以,哪里都需要一大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肩膀过硬的干部来干事创业。只要你有真本事、机遇不算差到极点,总会有你出头的机会,至少下限不会太差,但上限确实有太多不确定性,不好预估。
4. 要刻苦钻研公文,从高水平公文中汲取宏观站位、中观理念和微观方法。
体制内需要的能力很多,但我觉得有必要把公文能力单独突出,这绝不是老生常谈。实话实说,体制内的公文,固然有一些“八股文”的形式和特点,但也蕴含着党政部门最核心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论。
把公文写好了、钻研透了,不仅是锤炼了文字功底,更是培养了工作思路和方法,获得了“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经历体验。很多官员都是笔杆子出身,这既有笔杆子受到领导器重提拔的因素,也有笔杆子经历本身培养了这些官员的全局观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因素。
5. 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激情。
年轻人刚进体制内,既要展现成熟和周全的素质,但又不能显得过于圆滑、世故和油腻,否则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
要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拼劲和热情,甚至可以偶尔表现出个别无伤大雅的“棱角”,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和活力,同时又要在关键时刻处理得当、稳妥。如何保持这二者的平衡,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用心把握和体会。
6. 要构筑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帮助你从容地应对起起伏伏。
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大量地阅读,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历史、文学都要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你心中经历了林林总总的世界时,你就会逐步在内心构筑一个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你的人生就会更加淡定从容,在面对体制内很多局部性的烦恼、困扰乃至仕途的波折时,就会从人的一生、历史发展、社会规律的视角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和渺小,就能够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这既有利于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痛苦和惶惑、冷静理性地寻找解决的出路、从而促进仕途长远发展,也有助于获得心态的平和与人生的幸福感。
7. 宁慢勿错,宁可慢一点,也要尽量避免忙中出错。
与科学试验需要不断试错不同,体制内的很多错误是无法挽回的,可能一次错误就毁了你的仕途。
在具体工作中,无论工作再紧急,领导催得再急,各方压力再大,都要稳稳地把握住节奏,切不可乱了分寸。
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顶住各方面压力,虽然用最快的速度去做,但思路是清晰的、内心是相对平静的(只能说相对平静,绝对平静谁也做不到)。
8、用“战略冗余”实现“游刃有余”。
起草具体政策条文时,要把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考虑进去,确保政策规定有“弹性”、政策执行有“温度”,政策评估有“空间”,使得政策既行之有效、又灵活适度。
制订时间计划时,要比最高效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略多一些。
与特定个人或团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始终做好今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重新合作、甚至被迫有求于他们的准备,说话时不把话说死,始终给彼此留有台阶和余地。
做群众工作时,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许下过高的承诺,而应实事求是、坦诚真挚地讲明困难和风险,求得群众理解和宽容,避免因期望过高、最终未能实现,而激发更大的不满和冲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留有政策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人际资源、心理资源、能力资源等各类广义战略资源的富余和冗余。唯有如此,方能在各种突发、意外情况来临之际,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尽可能赢得战略主动和回旋余地。
9. 不卑不亢,上下有别。
在体制内,除了工作业务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对不同人的不同状态。
我的体会是,对所有人都要总体上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不能将“见人下菜碟”、“媚上欺下”做得太过分,否则不仅口碑恶劣、人格尊严尽失,而且很多时候真正有水平的领导反而会看低你。
在总体上不卑不亢的基础上,要注意细微的差别,对领导要尊重、虚心和诚恳,对同级要亲切、热情并适当提防(总有那种心态阴暗、成天想抓你话中把柄、关键时刻来一刀的人),对下级要鼓励、体谅但严格要求、坚守原则。
当然了,具体到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策略,需要适当进行随机应变。
10. 要勇于直面矛盾,闻难而喜、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每个单位和业务领域都有“老大难”、“硬骨头”的难题矛盾,往往表现为:推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障碍、机制设计的缺陷、政策的模糊处、前人失误造成的烂摊子、特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各方冲突的集中爆发点等等不同形式。
很多体制内的“老油条”往往告诫年轻人:“要避开矛盾,能推就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这固然是一种稳妥自保的体制内生存之道,但对于有更大志向和追求的干部来说,难题矛盾其实是发展的机遇口、工作的突破口,是全局的关键点、问题的核心点。
如果能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些难题矛盾,一是能够排除工作隐患、消除潜在风险;二是能够磨砺意志品质、锤炼心理素质;三是能够增长工作本领、积累应变经验;更为关键的,四是能够展现自身能力优势、取得工作亮点和突出政绩。
以上这四个方面效果,既是真正践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你在仕途上实现更大发展的宝贵条件和政治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