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突然发现很少注意到“教”也是个多音字。相较于教(jiāo),教(jiào)是个气场大得多的字眼。不过,在“教练”和“教书”中,这个多音字又反过来用了,这似乎注定了足球和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最起码,它们都是国人的一块心病。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亚洲杯还在进行最后的战斗,中国队已经提前离开,他们三球完败于伊朗。而几天之后,日本队未经许可就脆生生轻描淡写地帮我们报了仇。有意思的是,这些年“日本小学生在做什么”也一直是教育类朋友圈里的一大镇圈之宝。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足球曾经毫无疑问是我最大的爱好。我清楚地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这方面陷入焦虑。我担心,当我有朝一日踢不动球了,心情不好了可咋整。

不过那时候,起码有一件事不必担心:中国队在和日本队的比赛中还是能够占据上风的。蓦然回首,这让我想起了崔永元在演讲中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才知道,我们小时候受的那是素质教育”。

足球足够博大,它和教育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三十年的耕耘(zhe teng)就有三十年的结果,它没法投机取巧,不会骗人。

.::.

中国足球的事情,我曾经从一个基层裁判的角度做过一番长篇论述。《足球,从忘记裁判开始》本来是我拟定的标题,但可惜未被出版社采纳,至今我仍在后悔当初没有坚持,使得本来的足球主题变成了裁判主题。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我是清华女足的(前)主教练,当别人不知道怎么介绍我的时候,这个身份被优先提及的比例最高。当我越来越无力去和男生对抗,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也延续了我的足球生命。

虽然比做裁判开始得更早,但教练这件事我除了看过几本书之外,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自己踢球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教练带过训练。我的营养来源,一是自幼清华大院的踢球伙伴们特有的情趣追求,二是我在其他领域的为师经验。这决定了我带的训练的总体面貌:气氛不错、价值观挺正、能够以相对有趣的方式带大家多体验,但专业细节的指导相对空白。

终于,经过了二十年的自我修炼之后,去年底我一步到位走进了足球强国的教练课堂。

其实,我一开始看到招募通知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性价比很高。最终成行源于多方面的利好:一是当时我正在台北经历执教生涯的高光时刻;二是教师上交怕死破特的新闻以及年龄上的压力让我决心要浪趁早。

事实证明,这一决断十分英明。

.::.

为了不显得太过小白,我在准备期买了两本正正经经的培训教材,但其枯燥乏味的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虽然能坚持每天翻一翻,但这种学习实在谈不上有什么收获。好在,同样是号称C级,德国教官Frank传授的完全是另外一套东西。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三从一大?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曾是中国举国体育最著名的一句口号。现在虽然不怎么提了,但显然遗毒还在。

当Frank听说我们有的教练带的校队一周练六次的时候,皱起了眉头。

“我们门兴格拉德巴赫队的U14梯队,一周至多练4次,每次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都是孩子们放学以后过来”。乖乖,这可是德甲的梯队,听上去只是孩子们一个比较重要的兴趣班而已。

过多的训练会导致孩子丧失乐趣和动力,同时这也会危及到每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专项上的成就也将难以达成。即便你在足球方面已经鹤立鸡群进入了五大联赛的梯队,你的生活依然应该正常完整、丰富多彩。

4×1.5=6,一周6小时就是准专业运动员的生活了吗?是的。国内青少年专业队用文化课+足球训练把一天乃至一周排满的做法,在德国教官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而且,越是年龄小,快乐就越是重要。如果是10岁以下,那么快乐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应该排在第一位,他们应该全程欢天喜地。当然,让他们筋疲力尽是对的。6个小时,必须是高效率的,而高效率就肯定意味着大强度。学习是一种本能,在快乐的前提下,他们会自发地走向筋疲力尽。

自大的中国教练

Frank曾经多次访问过中国,举办培训班和参加交流活动。

据他描述,在某次中国之行的问答环节,一位教练问他12岁年龄段的球队如何练习整体打法。当他回答说14岁以下不用练习整体打法的时候,这位中国教练竟然拂袖而去。

这场面有点神奇,我真是搞不太懂。在足球方面,在德国人面前,在一个59岁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足球的德国老头面前,我们何来的自信呢?

U13阶段的中国球队可以大胜德国的同年龄队伍,但到了U15以上,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成长有它切切实实的规律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它该完成的任务,功利心已经在中国的各个领域种下了太多的恶果,教育也不例外。

分数是教育的目标吗?用九年学完十二年是教育的成就吗?当我们脑袋里充斥了这些东西,眼前便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我不想守门

在青少年队伍里,让谁来守门经常是个挺头疼的事儿。是找踢得不好的?不怕死的?还是喜欢打篮球的?

清华女足虽然算是个成人队伍,但因为大部分队员是零起点,这个问题也很类似。每年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校内联赛,很多院系都会赶紧找个勇敢的好“苗子”,将其训练为门将。所以,在比赛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不太会踢球的守门员,她们在努力充当本队最后一道人肉盾牌。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其实,如果能够放下功利心,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根本无需去专门培养守门员。德国国门诺伊尔十六七岁的时候还在踢前锋,你着什么急呢?

尝试各种位置,保持新鲜感、增强对足球的喜爱和理解、全面掌握各种技术,是夯实基础的必要阶段。尤其是青少年,青春期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改变,好好促进他们的成长就好,未来这个人是什么特点,谁说得清呢。

真到了比赛场上,一名守门员在一场比赛中所运用的技术,也有三分之二以上与其他位置相同。所以,先一起愉快地踢球就好了,本来训练过程中也有很多上肢运球的练习,有多少人一开始就愿意站在门前挨打呢?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更何况,守门员就应该像诺伊尔一样飞扬跋扈,他是所有球类运动当中,甚至是所有体育项目之中最为所欲为的人。只当个人肉盾牌的话,要不你还是去打冰球吧。

与此相呼应,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全科老师的重要性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眼前的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分界线的整体,他们仍然需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汲取生活营养。

科目和生活,正如同不同位置的球员之于足球场。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生活,这个时候,不要让孩子们思考什么是这节课应该问的问题。

螺旋上升

Frank强调,训练内容的安排要每次一个重点,上一周的重点可以作为这一周的热身活动,但连续两周不要针对同一种技术进行训练。

道理很简单:精神上的新鲜感和肉体上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肌肉、骨骼、内脏是齐头并进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打个极端的比方,总不会有人用四年的时间按顺序分别把四肢练出肌肉吧?这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现实生活中,却真的有人就是这样做事。我曾经和一个数学老师发生过一些争论,她认为数学课本的内容安排得太乱了,应该把所有的计算都放在一起、所有与图形有关的都放在一起、所有与单位有关的……

这又是一种自大,中国现在每个领域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总有人要异想天开地建立自己的体系。

计算学完了,它需要时间消化,需要到生活里去运用,需要和其他章节的东西相结合。过几周再来接触计算,他们才能具备继续前进的条件。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互为经验和应用的。用心揣摩前人经验的合理性,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混龄和水平差异

如果两个孩子水平有明显差距,怎么练?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分开练”。但教官强调,孩子从同龄伙伴中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从老师那里学习的效率。因此,低年龄段的球员即便水平有差距也要尽可能一起练。

同样是传球,不同水平的两个孩子对传可以有不同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在人数更多的游戏或比赛中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个需要花心思去设计,但一旦找到感觉,教学过程会轻松愉快很多。

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是,有差别才好玩儿。在球场上,不同的水平可以带来各种形式的分工和对抗。在课堂里,只有存在差别才会带来丰富的话题。

此外,相较于言传,身教也是混龄融合的关键。

你做一个示范,大家都可以跟着做,只不过有的人流畅一些,有的人磕磕绊绊。但如果你发表一番演讲,听懂听不懂的,区别就太大了。

信息时代

这年头,需不需要斥巨资跑大老远地去接受培训,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毕竟,我们手头有英特耐特,下载个教案,买本教材,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儿。

但Frank认为,资讯发达的时代,教练正在丧失最重要的能力。有海量素材本身倒不是罪过,问题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第一次大作业,我精心设计了一套有关传球的进阶练习,没想到并未讨得老师的欢心。而且,还被勒令以后的作业不得自行设计,必须使用教材中现成的练习。

为啥要限制我们的创造性呢?现在我理解了,这种素材到处都是,随便搜集搜集就能用上一辈子。但好的练习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果,关键还在于教练和球员之间的互动,如何去展开,如何去引导、鼓励、交流、纠错、恰当的应变进阶时机……所以,我们应该先把注意力放到这种地方,过了这一关,你的创造性才是有根基的,才不是无法无天的创新。

传球这样一个单一技术,涉及到两个队员一个球,共三个因素。而三个因素都存在着动或不动的可能性。组合起来就是八种。善用这八种方式,就相当于把一堵高墙,变成了八级台阶。

而一本书或者一个网上的练习素材不会事无巨细地把这些小台阶都写清楚。即便都写清楚了,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些练习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给合适的队员并做出合适的指导呢?

同样,教练和教师,不过是一字之差,科目不同而已。现在当个老师很容易,教案在网上唾手可得,而更有很多所谓课程基本就可以概括为讲题。显然,这些东西不假思索地用得越多,我们离真正的教育就越是遥远。

竞争和秩序

对于每一项技战术练习来说,最后能够设计为比赛是最好不过了。这比赛可以是进球得分,可以是传球次数,可以是坚持的时间,等等等等,各种形式。

竞争是可以在乐趣和效率方面带来极大帮助的,尊重规则、正确看待胜负更是为这项运动、乃至为公民之根本。

在他的具体教学方法中,有一项二打二的练习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初级阶段,场地没有边线,两边的球门都很大。当一方控球时,另一方必须有一个人站到自己的球门线上,规则说完了,就这么简单。

那么它练了什么呢?首先是各种形式的二打一,这是足球比赛里最小的战术环节。然后是防守时的分工合作,俩人必须瞬间决定谁回去“守门”。注意,在这里教练已经阴狠狡诈不知不觉地让每个人都练了守门。而在规则方面,如果球员具备一定程度,就连最难的越位规则都可以得到最简洁真切的体验。

体育比赛,总是会被类比为学科考试。比赛会有胜负,考试也会有名次,而这东西现在在学校里是个挺微妙的话题:学校不再把它张贴出来,但几乎每个家长都想私下问到。

考试不去排名,如果仅仅理解为“不做比较”是不够的。它的要点在于,不要用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对一个孩子的唯一评价维度。所以,不是不做比较,而是从个人到团队创造尽可能丰富多彩的各种“比较”(比赛)。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并以此来学会如何追求效率、如何看待胜负、怎样去尊重规则……

考试的形象,其实是我们大人毁掉的。我曾经见过某个学校以期末“免考”作为平时作业做得好的奖励。可是,对于学得好,喜欢学的孩子们来说,考试难道不是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吗?它其实和比赛没什么区别。当然,如果是把升级报送作为奖励,我倒没什么意见。

所有的练习,教官都强调要尽可能形成闭环,也就是说参与的球员需要不停地流转起来,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拿球机会。其中,有一些训练游戏被设计为十字交叉的形式,两条交通线交替“放行”。

在欧美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这时两边往往会自发形成间隔放行的状态。原来,这样的秩序感的培养早就渗透在了他们日常的各种学科活动之中。

.::.

德国的足球青训风格很严谨,他们说:“我们觉得自己有点傻,所以每个细节都要好好练。”我想,巴西阿根廷的教练们大概不会说这种话吧。在教官眼里,每一个不同的二打一局面都有正确答案,每一次带球的方向,甚至要精确到防守队员的某一条腿,而这些都有清晰的理由和逻辑作为支撑。

熟悉的价值观和大量的技术细节,这次学习对我而言十分受用。虽然时间偏短意犹未尽,但无疑起到了师傅领进门的作用。现在,无论是面对我的成年女足队,还是懵懂的小学生,我的所作所为又多了三分底气。

me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