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月的女儿,已经在可怕的2岁“渐入佳境”。
28岁的我,每天用前边二十多年积攒的情绪控制能力,与即将爆发的脾气对抗。
没错,我现在的心情,就像来大姨妈——心里藏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除了心被暖化,就是气到爆炸。”这就是我和女儿每天相处的心情写照。
每天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有时候,特别想把她抓过来狠狠打一顿,又想到一堆一堆的育儿理论,用尽洪荒之力压下自己罪恶的大手。
如何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让自己不失控?今天在翻看我自己的育儿日记时,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01.“妈妈我不要穿衣服!”
日期:5月23日。
如意最近非常抗拒穿衣服。以前只要把衣服拿过来,她就乖乖的抬起隔壁仰起头等着穿,最近忽然不要穿,大声哭,尖叫,刚刚套好头,她已经开始努力把衣服脱下来了。头痛。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
日期:5月26日。
经过几天的心力交瘁,终于找到了让如意好好穿衣服的“诀窍”——让她自己选衣服。
把准备好的几件衣服拿出来,让如意自己选择“我要穿哪一件”。
例如我会问她:“你想要穿这件黄色的,还是粉色的?你想要穿小奶牛的衣服,还是小彩虹的衣服呢?”
她总会自己选择其中一件:“我要穿这件衣服。”
这个时候再顺着她说:“哇,如意选的这件衣服,很好看呀,我们来穿上吧!”
她就不会剧烈挣扎了。乖乖的伸手抬头穿衣服。
我的育儿感悟:
女儿慢慢有了自己的审美:我觉得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不想穿这件。
她有了自主意识,想要自己做主做一些事。如果不顾她的意愿,强行逼迫,只会适得其反。
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是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呀。
享受“我做主”的感觉,对孩子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02.“单词卡扔了一地,真好玩!”
日期:6月27日。
如意把单词卡,扔了满地!
好生气啊,完全不理会我“不要扔在地上”的要求!完全不理会!
我快要歇斯底里。
她在一旁笑嘻嘻。
日期:6月28日。
机智如我。
今天如意又笑眯眯的把单词卡扔在了地上。
我慢条斯理的蹲下,一边整理卡片一边问她:“请你跟妈妈一起整理单词卡,可以吗?”
她很干脆的答应了:“可以!”
然后蹲下用小肉手帮我一张一张捡起来。
我把盒子拿过来,又对她说:“请你帮妈妈把单词卡放进盒子里。”
她还细心地把每一张单词卡排排好。
完美解决!
自己整理房间的小女孩,棒棒的!
我的育儿感悟:
教育藏在每一个小细节里。
我咆哮的时候她发笑。
我生气的样子她一定觉得很好玩。
索性我就慢声细语好了呀。
“请你”,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请求。
寻求孩子的帮助,是另一种的“顺势而为”,有参与感,被需求感,也给孩子带来了成就感。
03.“令我生气的,是心情,还是事情?”
日期:8月13日。
“妈妈妈妈,我们出去玩吧!”
“好啊。”
天气很热,其实是不想出去的,但看到她期待的小眼神,再听听她暖嫩嫩的小奶音,实在是没法拒绝她出门的要求。
于是赶紧收拾东西。
牛奶,水壶,两条裙子,尿不湿,湿巾,纸巾……
妈妈包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能从里边掏出多少好玩意儿。
终于收拾清爽准备出门了,如意却开始满地疯跑。
我扯着嗓子喊:“如意,我们出门啦!”“如意,出去玩啦!”“如意你走不走!”
耐心消耗殆尽,我崩溃喊了一句:“你到底在干吗啊?”
颓丧的坐在地上看着她一边跑一边咯咯笑,感觉自己脑袋要爆炸了。明明是你要出去玩的,我收拾好东西了你又不去了?
让你不高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强迫自己平静下来的我,突然问自己:“你是为什么,在生气?”
对啊,为什么呢?
对于挺着8个月孕肚的我来说,明明在家开着空调蹭着WiFi吃着西瓜才是最美滋滋的生活,我为什么这么执着要出门?
愣怔之后我想明白了:因为我觉得被辜负了。
“你说你要出去,我就收拾东西,结果你又不去了。”这种心情让我觉得“刚刚做的是无用功”,让我生气的,不是“如意不出去”这件事本身,而是“白忙一场”的心情。
于是我走到如意面前,蹲下来问她:“如意,你想出门玩,还是在家里玩?”
她歪头想了想:“出门玩。”
“那你想现在就去,还是待会再去?”
她肯定地说道:“现在去。”
我站起来伸出手:“那走吧,我们去穿鞋子。”
走!出去玩!
我的育儿感悟:
曾经看过一堂谭露老师的情绪管理课,她提出:事情心情要分开。
如何分开?
当你生气的时候,要搞清楚,是什么让你生气?
是这件事情本身让你生气,还是因为事情被影响到的心情,你觉得你需要释放?
很多时候,我们的怒气来源莫名其妙。
你觉得,是孩子让你生气了,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安静下来,才能听懂自己的心。
04.“我做不到无条件接纳你的所有。”
日期:8月31日。
带如意玩了一整天。
回到家,很累,准备给如意洗澡。
可是如意显然还没有从兴奋劲里缓过来。
不停地用手泼水,自己一边泼一边笑。
用洗澡玩具里的小杯子盛水,然后放到嘴边要喝掉。
把嘴巴贴近水面,噗噜噗噜吐泡泡。
……
我一边躲着她泼出来的水一边告诉她:“不能喝洗澡水,脏脏的!”“不要把嘴巴放进水里!”
毫无作用。
我唠叨的自己都有点烦了。
一边劝自己:“孩子都是这样子的,爱玩是天性。对,都是这样的。”
但是我劝不住自己了,我真的生气。
于是把婆婆请过来帮忙洗澡,我一个人窝在床上发起了呆。
如意洗完澡溜过来:“妈妈妈妈,你不要生气啦!”
她反而像个没事人一样。
我摸摸她的头:“我现在不生气了,可是我刚刚真的不高兴。我没法接受你这样做。”
她一脸懵懂的继续翻自己的睡前读物了。
我的育儿感悟:
从做妈妈开始,看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育儿课。
“无条件接纳”孩子,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
但我慢慢意识到,这对普通的爸妈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没有一个人能永远“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总有一些行为,是在你无法接纳的区间。
这个区间,可能会因为你的心情或者当时的情境有大有小。
但这个“不能接纳”区始终存在。
父母是人不是神。
一个人,是有自己的喜好和情绪的。
不需要强迫自己全盘接受孩子,不需要强迫自己做一个无情绪的“完美妈妈”。
你知道的,这不可能。
首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孩子。
05.
育儿日记写了近2年。
我慢慢发现,很多生活里的“小确幸”里,其实藏着很多心理学的点滴。
育儿先育己。
很多事,我们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解决,而不必大吵大闹。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强求自己优雅温柔,你的小情绪,也是向孩子表明立场和态度的方式。
“可怕的2岁”,虽然鸡飞狗跳,却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在这条路上,作为妈妈的我,也正在慢慢成长。
(今日互动: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巧解决”的经历呢?分享一下吧!)
作者介绍:与清,二胎娃妈,育儿路上不求完美,做个“八分妈妈”,我们共成长。如果有只言片语得到你的认同,欢迎点赞,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