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20LTXKT388

课题名称

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观察研究

负责人

和新媛

所在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幼儿园

结题报告

关键词

积塑拼插游戏 观察 指导策略

结题

报告

摘要

本课题以观察研究为基础,对幼儿积塑游戏进行了实践研究。运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开展了查阅研读课题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幼儿积塑游戏的特点;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积塑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现状;运用作品取样法等观察研究法,开展了幼儿积塑自主游戏的观察实践研究,总结幼儿积塑游戏的指导策略与学习策略。

结题报告

课题背景:

幼儿积塑游戏是幼儿结构游戏的一种,因积塑拼插材料轻便,易于幼儿操作,且能够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拼插意愿,不断拼插,拆掉再拼插,因此积塑拼插材料成为幼儿园普遍盛行的游戏材料。在积塑拼插游戏中,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精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及对生活的热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教师对积塑拼插游戏理论经验积累少,缺乏适宜的观察指导,制约了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名称界定:

1.幼儿:指3——6岁的儿童,即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

2.积塑拼插游戏:是一种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指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块、片、粒、棒等部件,接、插、镶嵌成各种物体或建筑模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出各式各样的作品,如花篮、魔法棒、交通工具、动植物、桥梁建筑等。积塑的颜色鲜艳、构建轻巧、使用灵活、造型多样、便于消毒,能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是幼儿园最常见的结构材料。

3.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描述教育现象,并搜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是教师搜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首要方法。

本研究旨在运用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在积塑拼插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不定期的取样观察和案例分析,以求了解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特点和基本建构技能发展水平,总结出提升幼儿积塑拼插游戏水平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通过查阅文献和著作发现,以往研究者对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研究较少。借鉴结构游戏的研究成果, 周玉平对3到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积塑拼插游戏从“建构性”、“表征性”和“动作发展”进行了观察研究,但研究对象的取样人数少,只有9名幼儿。我认为,除“建构性”、“表征性”和“动作发展”之外,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审美情趣”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研究对象的观察取样人数,从建构性,表征性、动作发展、合作能力、审美情趣等多个维度分析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过程和游戏作品。以求对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观察分析更深入,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针对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特点,掌握积塑拼插游戏基本技能发展水平。

2.提出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观察和指导策略,以使教师看懂幼儿游戏,给予适宜的指导,提升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学习发展。

研究内容:

近5年幼儿建构游戏相关文献的研究。

借助文献研究法,学习借鉴以往关于建构游戏、积塑拼插游戏的研究成果,积累理论素养,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 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特点和基本建构技能发展水平的研究。

运用作品取样法选取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积塑游戏作品,从建构能力、表征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分析总结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特点和基本技能。

3. 幼儿积塑拼插游戏观察指导策略的研究。

通过观察指导幼儿积塑拼插游戏过程,形成案例,总结出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

研究方法、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11月1日——11月20日 )

——查阅课题相关理论文献,梳理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

运用文献研究法,开展了幼儿积塑游戏的特点和基本技能研究。查阅研读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幼儿积塑游戏的特点,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夯实研究理论基础。其中研读了《新编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游戏与玩具》等的相关文献专著,并查阅了《幼儿教育•教育教学》《幼儿教育导读》《早期教育•教育科研》等幼教专业类杂志近三年的相关积塑游戏、建构游戏、儿童观察、学习品质的研究文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11月21日——2021年5月 20日 )

——理论对接实践,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积塑游戏特点以及发展水平,探索支持指导策略。

一、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积塑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现状

思考:幼儿园有效开展积塑游戏,让幼儿在积塑游戏中得到适宜的发展,前提是必须了解幼儿积塑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现状,才能有的放矢的推进幼儿积塑游戏水平。

实践:1.设计问卷,开展调查。课题负责人设计了《幼儿积塑游戏现状调查问卷》并不断修改完善。幼儿。面向省级示范园 、市一级幼儿园、市二级幼儿园等不同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教师解读并发放纸质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完成问卷采样

2.数据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明细方向。运用表格形式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找影响幼儿积塑游戏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完成调查报告。从中感悟到科研求真的内涵。

二、运用作品取样法,开展了幼儿积塑自主游戏的观察研究。

实践:1.积塑游戏材料从大小上分有小型积塑(桌面可操作)、中型积塑(室内地面可操作)、大型积塑(户外场地可操作)。本课题研究主要聚焦观察研究桌面小型积塑游戏。通过个案观察研究的方法,随机抽样观察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积塑自主游戏。

2.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积塑自主游戏,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等记录方式,观察记录幼儿游戏过程及积塑建构作品,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积塑建构作品的主要内容、技能水平。

策略:1.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基于幼儿的积塑建构经验,以幼儿为

主体,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幼儿经验提供支架,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2.优化积塑幼儿游戏环境,引发幼儿更多的游戏兴趣和需要

(墙面环境、材料投放)。注重多元表达(设计图纸、作品记录、作品讲述、用作品开展游戏)。

3.指导中大班幼儿做计划、设计建构作品图纸,并引导幼儿学会与

同伴合作建构,从随意、单一作品的独自建构向有目的、有主题情境、有合作的复杂积塑建构游戏迈进,将幼儿的积塑游戏水平引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想象、创造的高级思维。

三、梳理实践研究成果,总结幼儿积塑游戏的特点和指导策略。

运用作品取样法,从建构性,表征性、动作发展、合作能力、审美情趣多个维度分析、了解幼儿积塑拼插游戏建构水平和作品类型,总结幼儿积塑拼插游戏的特点和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21年5月21日——2021年6月20日 )

——整理课题档案,梳理凝练研究成果。

1.梳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整理课题档案。

2.分析反思研究过程,凝炼课题成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幼儿积塑游戏的特点

第一阶段:想象建构。3岁幼儿能根据熟悉的东西,凭借着他们的想象制作出相应的造型。比如搭建滑滑梯、小花等,因为滑滑梯、花朵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即使没有模型参照,他们也能通过想象完成。

第二阶段 :模拟建构。4岁幼儿能够照着立体的结构,造型的范例进行搭建,学会根据形状大小颜色的对应要求进行准确的模拟。幼儿能够根据简单的平面图纸搭建出图纸中的造型来。

第三阶段:创作建构。6岁以后,幼儿能够根据实物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加工,搭建出许多有意思的作品。

(二)幼儿积塑建构游戏观察指导策略

1.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

隐性指导是教师将教育的意图有机的渗透在环境中,通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

(1)图片标志,无声的暗示

积塑区材料分类收纳,并贴上玩具配对归放的相应图片标志,暗示幼儿归类有序取放,同时感知材料的形状特点。

在积塑建构游戏的环境创设中,提供各种积塑游戏范例示意图、幼儿作品或建构物照片、建构说明书等直观形象的示范性环境,为幼儿自主模仿和创作学习起到丰富建构技能,示意步骤的功效,激发、引导幼儿积塑游戏灵兴趣与创作灵感。

(2)多元材料,积极的诱发

在积塑游戏中,除了提供各种形状的积塑等主体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诱发主题建构的丰富的辅助材料,如各种纸质材料、布类材料、可塑性强的泡泡泥材料等。在积塑游戏中多元的材料有利于他们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探索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诱发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其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当几名幼儿各自完成单一的积塑作品坦克、战斗机、机枪等,可进一步利用教师提供的泡泡泥等辅助材料合作创作高山、战壕、树林等,创设战场环境,玩角色游戏。在不断游戏中诱发想象,创造更丰富的主题积塑作品,提供建构游戏的水平。

2.借助观察,介入指导

观察积塑建构游戏是指导儿童游戏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儿童积塑建构游戏的兴趣的,需要了解儿童积塑建构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场地,适时介入参与儿童的游戏,并做出适宜的指导,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观察积塑建构游戏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儿童的积塑建构游戏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儿童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介入儿童积塑建构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并延展其积塑建构游戏。可以利用“语言指导法”“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的积塑建构游戏情况和需要机遇,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积塑建构游戏的水平。

(1)语言指导法

教师在具体参与介入儿童积塑建构游戏的过程当中,主要运用语言和行为来进行指导。当运用语言指导时主要就儿童积塑建构游戏的情况进行发问、提示,鼓励与赞扬。伍德(Wood,1980)研究发现,许多成人会把游戏与真实生活混在一起,来指导孩子,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反而会打断儿童的游戏,成人应好好运用在想象游戏中解说员的角色,有技巧的问些相关的问题,这种成人与孩子的对话可使解说达到最高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积塑游戏时可使用以下几种语言类型: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澄清式语言,鼓励式语言、邀请式语言、角色式语言、指令式语言等。

(2)游戏介入法

教师介入积塑建构游戏的方式有三种: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介入法。平行式介入法,是幼儿对新积塑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重复简单的游戏,游戏水平停滞不前时,教师在幼儿的旁边玩,和幼儿相同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榜样和示范,引导儿童模仿,教师暗示指导,从而达到指导的目的。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有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垂直介入法,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争抢材料、破坏同伴建构作品,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出现攻击性危险性行为时

(3)材料提供法

丰富多样的积塑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向幼儿提供的材料应当种类丰富,而且有层次性。应有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主体材料是各种形状、不同插接方式的积塑玩具材料,辅助材料有半成品材料、纸质材料、胶泥材料等。

3.讨论建构法

讨论建构指导是指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积塑建构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有许多亲生的经历和感受,都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关于同伴的、材料的点点滴滴的经验,通过“情景讲述”“作品画像”等方法,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让儿童成为积塑建构游戏讲评的主人,达到帮助儿童整理经验,引导幼儿提升经验股幼儿分享积塑建构经验的目的

(三)幼儿积塑游戏学习的策略

1. 丰富对物体建筑物的认知经验,为幼儿积塑建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认知,是积塑建构活动开展的关键。组织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名称,结构特征组合关系色彩搭配结构材料等,获得对物体结构的清晰认知,并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物体和建筑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通过直接的感知和观察,抓住形态多样的物体及建筑物的外形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经验水平,提供实物或实景图片,幼儿选择积塑想象建构。独立或合作完成。

2. 了解各种积塑材料特点,熟练拼插接操作方法,为幼儿积塑建构活动提供经技能支持

幼儿对积塑材料的认知水平和建构技能直接影响游戏水平。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了解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凹凸等特点,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会选用材料去构造物体,掌握十字接插镶嵌等技能。

3. 材料范例支持幼儿模仿创造,为幼儿积塑建构提供榜样支持。

通过学习观察《材料范例图》,从简单到复杂,模仿范例进行积塑建构游

戏。引导幼儿学习,看平面图形分析范例,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4.绘画表征作品, 为幼儿积塑建构积蓄创新源泉。

3到6岁儿童绘画水平进入定型期,他们能够将头脑中想画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画出来图画越来越像他们想画的事物,已经具备事物的一些特定形状。用绘画表征作品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理性梳理建构思路,为幼儿积塑建构积蓄创新源泉。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本课题研究只注重了幼儿积塑建构自主游戏观察实践研究,专门的积塑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较少。观察的研究成果没有落地到游戏设计与组织实践。

改进: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应用观察研究结果,有目的地设计各年龄段积塑游戏活动案例并实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让研究成果更具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3——6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 主编

2.新编学前儿童游戏/柳阳晖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

3.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美)科恩等著;马希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3

4. 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 邱学青 著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2

5.《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刘良华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