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经历几千年风雨的文明古国、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兑现了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的承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这一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各行各业工作者前赴后继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如今,旅游扶贫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成为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旅游业成为产业扶贫的一支生力军。

久久为功 取得扎实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扎实推进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旅游扶贫领域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实现了从深度贫困苗寨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乡村旅游是长富久富的产业。现在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接待工作的村民有百余人,很多业态可以有效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十八洞村党支部委员、花垣十八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进兰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吃上“旅游饭”的他,现在年收入有10余万元。村民龙建全在村里的思源餐厅当大厨,一个月有近8000元工资;他的妻子在十八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当讲解员,一个月能挣5000元;他的父亲在家搞养殖,养了1000多只土鸡,为村里的农家乐提供土鸡和土鸡蛋。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25个省、市、区设立的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比例十分可观。比如,2019年监测点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监测点乡村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就业贡献度达30.6%,监测点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长幅度持续高于全国乡村旅游整体数据。

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西南10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红色历史深厚。近年来,郝家桥村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2018年重新修缮、建设郝家桥革命旧址、习仲勋旧居等。“2018年以来,郝家桥村累计接待游客24万余人次,其中包含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9.8万余人次。开展主题活动15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实现了旅游带动脱贫致富的目标。”郝家桥村村主任刘国强介绍。

“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带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区三州”旅游扶贫成效进行了评估,旅游扶贫对贫困人口脱贫贡献度达19.98%,“三区三州”帮扶对象对旅游扶贫工作高度认可,总体认可度评分达8.49分(满分为10分)。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较大冲击,旅游扶贫相关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协调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202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下达,遴选推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集中宣传推广一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开设“乡村旅游面对面”直播课堂等。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监测点旅游从业人员中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为2863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1.6%。

合力推进 构建稳固体系

在旅游扶贫具体工作中,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问题导向,遵循规律、群策群力,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体系。

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行动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积极开展全国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组织编制765个旅游扶贫规划。其中,帮助“三区三州”240个重点贫困村编制规划、明确思路、加强资源开发。

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推广典型示范,提供发展路径,总结“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模式和优秀案例,特别是倡导各地融合农区、园区和景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通过优化整合乡村资源,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文化和旅游系统还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塑造“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牌,先后在甘肃临夏、西藏拉萨举办“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活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是“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牌的受益者之一。随着旅游扶贫的深入推进,大川村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投资和开发力度,并将旅游业作为全村的龙头产业,使黄河三峡风光闻名遐迩。“我们以特色产业脱贫为主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把大川村打造成旅游富民工程建设重点村,以旅游带动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太极镇党委书记赵金平说,大川村共8个社、858户、3723人,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国有旅游企业等社会力量也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刘俊刚介绍,集团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考虑景区发展与地方政府、周边群众的利益关系,采取鄂旅投与地方政府按照7∶3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开发公司的办法,构建政企连心、景民联动的保护开发工作机制,凝聚扶贫合力,让景区资源效益最大化,带动扶贫效益最大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亿元,支持656个“三区三州”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协调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目前投放贷款近700亿元。同时,不断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造血机能,设立5个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举办38期培训班,培训乡村带头人超过8000人次。

继往开来 从脱贫走向振兴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化和旅游系统紧跟中央决策步伐,继往开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军表示,旅游业在宁夏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宁夏将扎实落实《宁夏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依托黄河、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出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做优十大旅游扶贫示范村、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培育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万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让旅游业成为宁夏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表示,在看到旅游扶贫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产品同质化、商业运营能力弱等问题。下一步,要更多地通过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运营,让乡村旅游充分融入市场,适应市场需求,使乡村不仅有洁净的空气,还有集聚的人气、响亮的名气和市场的财气,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实现文化复兴、产业振兴、百姓高兴。

近年来,福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表示,在乡村旅游扶贫中,许多乡村地处偏远、山清水秀,生活方式比较古朴、传统文化保存较好,但可进入性有待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营人才缺乏。“十四五”时期,福建将联合相关部门,解决交通发展瓶颈,打破制约乡村民宿发展的障碍,组织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实行“一村一策”,帮助乡村巩固脱贫成果、走向振兴。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继续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采访组成员:崔哲 高慧 周树深 任丽 张陇堂 王涛 靳畅 吴健芳 统稿:李志刚 赵腾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