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处理繁殖能力超强的水葫芦,颇让人头疼。前不久,本报连续报道了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黄勤老师用水葫芦制作消毒剂、肥料,有效解决了水葫芦的处理难题(详见今年6月5日本报A30版、今年6月14日本报A31版相关报道)。日前记者获悉,黄勤老师和同事们还用水葫芦栽培出了食用菌,这项发明已经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这项发明克服了水葫芦原有的不良特性,提供了一种可替代木屑的食用菌培养料,在实现水葫芦变废为宝的同时,减轻食用菌生产对木屑的依赖。”黄勤老师介绍,食用菌栽培通常以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作为主料,但是木屑的大量使用会消耗大量木材,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与此同时,黄勤老师和同事在研究水葫芦的过程中发现,水葫芦含丰富的粗纤维,理论上可作为食用菌栽培所需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原料。但是,由于水葫芦含水量高,不易晾晒,碳氨比例也不够合理。

如何才能发挥水葫芦的优势,让其转化为食用菌的培养料,并广泛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呢?

黄勤老师和同事们进行了各种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将水葫芦晾晒,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0%左右,再将水葫芦的叶柄采用“植物组织细胞固定法”进行处理,并投入养猪场沼液池中浸泡10天左右,然后捞起,晾干,粉碎,即可使之成为可替代木屑的食用菌培养料。

“将水葫芦投入养猪场沼液池中浸泡,叶柄能吸附大量含氮的有机物,以及磷、钾等多种矿物质。这样能有效改善水葫芦原有的营养结构,使其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利用。”黄勤老师介绍。

用水葫芦培养出来的“袖珍菇”等食用菌,味道怎么样呢?品尝过这种食用菌的黄勤老师说:“氨基酸含量高了,口味好了,营养价值也提高了。”

(福州晚报记者 陈坚 黄勤老师供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