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有"绝招儿"葫芦秧上嫁接西瓜 “通过实施嫁接技术, 今年我种的两亩地西瓜产量和价格都大幅提升。 明年我准备扩大生产, 增加种植面积! ” 昨天上午, 正在大棚内紧张整地的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 朱家村菜农周芙华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 52 岁的周芙华是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 朱家村的普通菜农, 她善于钻研, 敢于创新, 从事蔬菜生产 20 多年, 共培育和发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10 多项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菜农, 被人们称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女状元。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 提高经济效益, 周芙华把个人承包的 10 亩土地全部建成塑料大棚, 先后发明和引进的多层膜防寒、 以虫治虫, 测土配方施肥, 黄瓜定型定量保护盒, 声波助长等新技术, 用新疆野生茄根“吐鲁巴姆” 与当地茄子嫁接培育出的新品种茄子都被当地农民普遍采用, 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周芙华的蔬菜保护地成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和传播源, 在她的带动下,目前仅朱家村蔬菜保护地就发展到 3500 亩。 当地棚栽吊蔓西瓜因多年连续生产造成“重茬” , 导致果实小, 质量差, 卖不出价钱。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周芙华四处查阅资料, 请教专家, 今年 2 月从营口购进葫芦种籽在 2 亩地的大棚里进行培育, 长成植株后, 剪掉上部叶蔓, 留其根部, 把“早春红玉” 吊蔓西瓜芽片嫁接在葫芦根上长成新的西瓜叶蔓。

“如果不是风暴潮把大棚损坏, 西瓜苗全部冻死, 头茬西瓜在 5 月份就能采摘上市! ”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芙华十分婉惜地说, “长成的西瓜苗被冻死后,我没有放弃, 马上又把大棚重新建了起来, 进行二次栽种, 总算成功了, 两亩地共产西瓜 1. 5 万多公斤, 到 6 月中旬就全部卖完。 ” 据周芙华介绍, 葫芦秧与“早春红玉” 嫁接结出的西瓜最大特点是不怕“重茬” , 其次是产量高, 比普通吊蔓西瓜产量高出一倍, 甜度好, 耐储存, 耐运输, 深受商贩欢迎, 每公斤卖到 2. 6 元。 因为是棚栽西瓜, 不受季节限制, 头茬西瓜摘完后, 只把老蔓剪掉“平茬” 后又可在原来的根上重新长出新的叶蔓, 继续开花结果。 一茬西瓜的生长周期是 3 个月, 一年可连续结三茬果, 每亩地一年可保证 6 万元的收入。 在周芙华的带动下, 七顶山满族乡 朱家村仅今年就栽植了 西瓜 1000 多亩, 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专利查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