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阿木古哈夫妇在自家院坝晒辣椒。 宋恩摄
从国道245甘洛县林杂村段分路,沿着一条盘山水泥硬化路驱车10分钟就到了罗马村。近日,记者走进了阿木古哈的家,只见在挂满一排排腊肉的墙下,摆放着一台55英寸大彩电。坐在火塘边,阿木古哈聊起了他家的脱贫故事。
现年53岁的阿木古哈小学没毕业就在家务农,1991年结婚后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度日。1995年夫妻二人不幸患病,欠了一屁股的债,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亲朋帮衬。2000年,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阿木古哈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上学,开始四处打零工,一年下来还是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2001年,阿木古哈到广东佛山建筑工地上打工,一月下来能挣到1200元以上。除去开支,一年能往家里寄回七八千元,一家老小吃穿基本不愁。
考虑到家有幼儿,妻子一人做重体力活儿比较难,外出务工两年后,阿木古哈回到了家,扩大规模发展传统生态养殖。那几年,他家长期存栏的跑山土鸡有100多只、乌金猪10多头、生态羊20多只,每年有上万元收入。
日子一天天好转,阿木古哈夫妇最先想到的是送孩子到好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大儿子学习成绩比较好,夫妻俩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了县城中学,但家庭开支也随之剧增。
2012年,政府补贴水泥等部分建材的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惠及罗马村,在牛毛毡棚里住了20年的夫妻俩拿出2万元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2013年底,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但也又一次举了债。
2014年,大儿子初中毕业,成绩不错,夫妻俩把孩子送到了外地读高中,家庭债务与日俱增。没有办法,只有把所有的猪、羊和鸡全卖了。
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启动后,考虑到阿木古哈全力送孩子上学、勤劳脱贫的精神可贵,加上人均纯收入不足2600元等因素,通过评审,村里把他家纳入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2016年,阿木古哈重新养殖土鸡120只、能繁母猪3头。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这一年阿木古哈家喜事连连:大女儿出嫁、大儿子考上大学、顺利脱贫。
2018年初,为了巩固脱贫成效,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村里决定发展200亩辣椒,但没有种植习惯的村民大部分不愿尝试。阿木古哈主动参与进来,与另外2户农户一道种了50亩。然而,受气候和市场的影响,产出的10万公斤鲜椒只卖了一半,投入和产出基本持平,剩下的鲜椒只能晾晒后卖干海椒。
“去年种海椒没有赚到钱,但是我们收入了劳务费、学到了种植技术和经验,也看到了前景,大家都有了积极性,纷纷预定今年的种植指标。”阿木古哈说。
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朋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正在宣传动员群众实施“三建四改”工程,村里准备把阿木古哈家作为标准样板打造成示范户,“等圈舍和卫生间、厨房、庭院等改建好了,我除了继续种植辣椒外,还要发展生态羊、生态猪和生态鸡的养殖。”阿木古哈说,现在政策那么好,没有理由不脱贫奔康、没有理由不勤劳致富。(宋恩 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