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公平乡的紫云英花海、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的油菜花花海、灌阳县大仁村的山苍子花海……繁荣的“花事”惹得众多市民“春心萌动”。而“花海”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盛宴,还有“美了田园、富了农民”的诱人附加值。连日来,记者积极走访各地,尝试探寻那美丽花海背后的故事。
桂林赏花正当时
3月8日,阳光灿烂。桂林市灵川县公平乡公平湖畔,大片的紫云英恣意开放,将沿岸连绵十几公里大小缓坡点缀得如梦似幻。上午11点左右,公平湖(田心村委大桥村段)已迎来了成群的游客。“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估计全天的游客量要超2千了!”据公平乡田心村村委党支部书记赵金勇介绍,每年3月是公平湖湖畔千亩紫云英的最佳赏花期,从3月初开始,这里的日接待量就稳定在1千人左右。
同属桂林市灵川县的大圩镇上桥村,则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了万亩油菜花。这里的油菜花从2月底开始盛放,游客们来了又走,一派繁忙景象。
在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景区,层层叠叠的油菜花海与蜿蜒的步道、古朴的村庄、连绵起伏的群山一起,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此处的油菜花花海总面积达2千多亩,沿着蜿蜒的遇龙河,辐射出长达十几公里的赏花区域。据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玉芬介绍,油菜花花期基本在每年的2月底到4月初。3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最佳时节。从3月初至今,油菜花花海迎来了赏花游客的高峰期,每天的游客量保持在2千到3千人左右。
位于桂北山区的灌阳镇大仁村,“花事”也不寂寞。在该村的山苍子种植基地里,一百多亩山苍子悄悄绽放黄色的花蕊,在阳光下迎风轻摆,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大批的游客纷纷前来,争睹芳容。
“花海经济”美了田园、富了农民
除了一场场视觉盛宴,更多“附加值”正在花海中沉淀、绽放。
每年,公平湖畔紫云英的花季前后,灵川县公平乡田心村的村民们都会自发维护花海的旅游秩序,保持湖畔的清洁卫生。为此,村委会在花海入口设点向游客收取10元的卫生管理费,此举也得到了游客们的应允。
紫云英的花期一般是1个月,扣除一些不适合赏花的天气,按照日均游客量保底1千人、每人收取10元卫生管理费计算,“一个月下来,紫云英花海旅游将给整个村的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赵金勇说,这笔收入,最终将通过年底分红的形式,流入村民的腰包。
分红,仅仅是紫云英花海带给当地百姓的一部分收入。家住公平乡的康乔华说,几经发展,田心村委大桥村已被打造为“花海世界”休闲旅游示范村。赏花高峰期,村里每天接待游客最高可达3000人以上,平均每户可接待游客4至5桌,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村民真正尝到了“花海经济”的甜头。
同样在“花事”中获益的,还有阳朔遇龙河景区周边的村落。遇龙村村民蒋受乾,农闲时主要在遇龙河景区骥马码头撑竹筏。这几天,他正忙着在遇龙河景区内接待前来赏花的游客。花海吸引了大批游客,让他与同在骥马码头做撑竹筏生意的150多个村民有了一定的游客基础,开启了一年撑竹筏生意的好兆头。“现在每3天可以撑2趟竹筏,每一趟耗时大概是2个多小时,可以得80元。”蒋受乾说,虽然赚的钱不是很多,但是对于纯粹利用农闲时间撑竹筏的村民而言,这已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蒋受乾还告诉记者,遇龙河景区打造的油菜花花海让整个村庄看起来更美了,而不少村民在游客赏花期通过经营农家乐、卖土特产、经营民宿等方式,均增收不少。
蒋受乾的话,得到了赖玉芬的印证。赖玉芬说,遇龙河景区种植的油菜花是巧用冬闲田的一种方式,并不耽误农户种植两季水稻,是严格按照国家粮食生产政策而进行的。数年来,景区打造的油菜花花海,通过赏花的方式引流,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民宿经营、农家乐经营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近期,不少游客前来赏花,外地游客基本会住宿,带动了当地的民宿消费市场。数据统计显示,景区的民宿的入住率相比2月份提高了20%。另外,附近的游客基本是上午来了下午再走,消费带动了农家乐的经营。值得一提的是,花期结束时,农户通过收割油菜花籽榨油,还能得到另一份收益。
“桂林山清水秀,生态环境特别好。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些乡镇早就做好了准备,引导农民发展‘花海经济’”。桂林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芳琼说,各种花海的出现,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是给乡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例如,雁山区柘木镇窑头村委今年扩大油菜花的种植,既满足了果蔬、水稻种植的绿肥用量,又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观赏度假场所,还带动了当地农家餐饮和农产品销售,可谓“闲田铺‘花毯’,巧增附加值”。
“花海经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如何让“花海经济”持续发力,避免“昙花一现”?
公平乡政府工作人员康乔华,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花海经济”的前景。令他格外欣慰的是,当地村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目前,田心村已集资建成了一整套的防污治污系统,平时也会组织村民自发为公平湖畔定期清理垃圾。接下来,该村还将围绕“水”做一些文章,发展大桥湖生态养鱼项目,“开发有度,绿水青山才能长久,花海经济才能持续发力。”
对于如何让“花海经济”四季“保鲜”,赖玉芬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说,这几年,遇龙河景区除了油菜花“花海”,还在尝试打造全年可看的“花海”,“春有油菜花、夏有稻谷花”已逐渐成为现实。而景区步道两侧,也相继种下了一百多个品种的花,让秋冬季的“花事”也不寂寞。景区的“花海经济”逐渐进入常态化的、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雁山区大埠乡在“花海经济”上已走出了自己的风采。大埠乡思上桥村规划了“红顶花园”种植区,种植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拍摄打卡小品造型、咖啡玻璃屋和休闲吊脚屋等新颖的配套设施也让该地一年四季都具有游玩体验的项目,并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就业、农产品销售、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将更持续有力地助力乡村振兴。”朱芳琼说。
山苍子除了有美好的花瓣,也是中国特有的香料植物。目前,灌阳县9个乡镇已发展种植山苍子3万余亩,2021年总产值已达到2000多万元。更有企业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用十年时间、分三期,在灌阳县辖区内建成种植6万亩的山苍子种植基地,把灌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山苍子之乡”。
灌阳县山苍子产业的领头人文晓进说,美丽的“花海经济”要想常开常艳,不是只利用“大面积种植”就能取胜。如果“同质化”一拥而上,又加上花期短、配套设施落后、产业链开发单一等问题,“花海经济”就不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山苍子种植成为规模产业后,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形成以种植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山苍子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届时,游客年年有山苍子花海可赏,村民也将年年享受到“野果果”变“金果果”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