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花白鲢”指的是花鲢和白鲢两种鱼,也就是四大家鱼中的鳙鱼和鲢鱼。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近5年来,白鲢(鲢鱼)、花鲢(鳙鱼)产量占据全国淡水鱼养殖产量的二、三名,仅次于草鱼!且自水库禁养、十年禁补后,花白鲢的价格一路走高。
目前,饲料价格暴涨,吃料鱼养殖成本大大增加,花白鲢增产增效更是成为养殖增效的关键。那么该如何提高花白鲢的产量和养殖效益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①食物供给;②分级饲养;③合理密养;④轮捕轮放;⑤养殖管理。
一、食物供给
图1花白鲢食物类型
花白鲢均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细菌团)为食,也可投喂人工饲料,区别就在于花鲢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而白鲢主要摄食浮游植物。
某研究表明:长1斤浮游动物需消耗3~5斤藻类(有机碎屑、细菌等),长1斤花鲢需消耗3~5斤浮游动物(折合长1斤花鲢需要9~25斤藻类等),长1斤白鲢需要消耗60~80斤藻类。根据以上规律计算可得:每产100斤花鲢约需900~2500斤藻类(有机碎屑、细菌等),每产100斤白鲢则需6000~8000斤藻类(是花鲢所需量的2~9倍)。显然,池塘中天然生物饵料是达不到我们花白鲢高产需求的。那么该如何提高池塘中花白鲢的食物供给呢?
如图2所示,根据花白鲢的食物转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提高花白鲢的食物供给。
图2花白鲢食物转化过程
直接补充食物:投喂饲料等,如使用发酵饲料、花白鲢专用饲料直接增加食物供给。
肥水:补充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等,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可以使用禾晨花白鲢专用生物菌肥:水保姆+硅钙速补,促长生物饵料,平衡藻相。
补充有益菌:通过有益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分解池塘有机质,形成生物絮团。可以使用禾晨靓水酵元(乳酸菌+酵母菌含量≥30亿/克)、浓缩光合素(光合菌≥100亿/ml)、生物净水宝(芽孢杆菌≥200亿/克)。
改底:氧化分解池塘底质,重新利用池底的营养元素,如使用生石灰、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底质,也可使用禾晨生物净底宝进行生物改底。
在放苗时还需要考虑花白鲢与池塘中其他生物的食物竞争问题:如鲫鱼也主食浮游动物、藻类、有机碎屑等,若鲫鱼多可适当减少花白鲢放苗量;螺蛳同样会与花白鲢抢食,螺蛳多可以搭配少量青鱼抑制螺蛳生长。
二、分级饲养
分级饲养可以合理利用池塘的养殖空间和食物,因此建议搭配不同规格的鱼种:以花鲢为主,可以放养0.2~0.3斤、0.5~0.8斤以及1~1.5斤左右三种规格的花鲢;放养白鲢规格为0.2~0.5斤。
此方法的优点:①减少大白鲢与花鲢抢食;②待大花鲢出鱼后,只需要补充小规格花白鲢即可,有利于轮捕轮放,降低放苗成本。
三、合理密养
合理密养考虑的是池塘承载能力有限,密度过高可能导致鱼体长势慢、病害多,无法如期达到上市规格;密度过低则提高了斤鱼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①池塘配养花白鲢时:密度多为每亩150~300尾。②天然水域养花白鲢:每亩不超过50~100尾。目前川内配养花白鲢密度一般不超过200尾/亩,且白鲢占比多在50%及以上。
由于花鲢的经济价值远高于白鲢,因此在花白鲢高效养殖模式中,应以提高花鲢的产量为主要目标,所以建议提高花鲢比例。如图3所示,同样放养200尾花白鲢,花鲢比例越高,亩效益越高。
图3不同花白鲢配养模式养殖效益
那么该如何决定花白鲢的放养模式呢?可以提供以下3个花白鲢搭配原则以供参考:①饲料投入的越多,花鲢占比越大;②饲料蛋白越高,花鲢占比越大。③用菌越多,花鲢占比越大。
四、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提高养殖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轮捕轮放,不仅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资金回笼,降低养殖密度和风险。具体何时放苗、何时补鱼没有强行规定,主要通过每次补鱼剔除达标成鱼,然后定期补充小规格鱼种,如此反复循环。根据川内花白鲢高产案例,一年补鱼放苗3次,每次捕捞后放花白鲢100尾左右,如此配养花白鲢亩产可做到600斤以上。
五、养殖管理
花白鲢高产的管理建议:做好定期调水工作,少杀虫杀菌,在补充菌藻的同时,避免杀死浮游生物,从而保证花白鲢有足够的天然饵料。除非有严重的病虫害,平时最好选择内服驱虫(可使用禾晨7006进行内服驱虫)进行病害防控,也可以选择在抬网周围小面积的杀虫、消毒。同时平时要注意记录调水时间、次数、用法、用量以及卖鱼时间、规格和数量,便于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归纳出最优高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