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虎纹蛙养殖报告

一、虎纹蛙养殖行业情况

虎纹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目前国内养殖的品种是从泰国引进的,其特点是:

1、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一般个体在75—85天可以达到2.5两,饵料系数为0.8—0.9间。

2、虎纹蛙繁殖速度非常快,母蛙每周可以产卵1--2次,每次产卵5000—6000只。

3、养殖场地一般用水泥池、池塘或是壕沟都可以进行养殖。

4、虎纹蛙是水陆都可以生存的动物,相对于虾或是鱼要好养些,疾病主要是细菌性感染或肠道病,也很好控制。海南基本上都是地下水养殖,非常清洁,环保。

二、海南虎纹蛙的行业情况

1、农业养殖在海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南养殖虎纹蛙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4年,并且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蛙的养殖年产值在3个亿左右,从业人员近2万人;海南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在国内是最适合虎纹蛙生长的地方,其养殖成本也最低,尤其三亚、乐东等海南南方地区的反季节蛙的养殖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2、据统计,海南去年的虎纹蛙出岛销售约3.6万多吨,饲料销售约3.5万多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以10%左右的速度上升,而国外也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3、海南省政府长期以来对虎纹蛙的养殖都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岛销售的蛙都进行了检验检疫并予办理合法的销售手续。今年4月29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紧急通知中,关于紧急叫停捕杀、经营、摆卖野生动物的阐述后面,加了一个括号“(人工驯养繁殖的虎纹蛙除外)” 。

三、海南虎纹蛙的养殖介绍

1、蛙场建设:

蛙场选择用地尽量要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清洁、交通便利、相对环境比较安静、电力方便的地方。

海南蛙场建筑形式上分为两类:水泥池(约占饲料销量的65%)、膜池(约占饲料销量的35%);水泥池一次性投入成本比较大,约为2000元/平米左右,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基本上可以使用10年左右;膜池一次性投入成本相对较小,约为800元/平米左右,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基本上可以使用3年左右。

海南最早的蛙场都是最简单水泥池结构,随着技术的推广,现在在蛙池上方加了保温膜,防晒膜,海南北部地区还加了加温设备,用以进行反季节养殖。

2、繁殖产卵: 海南地区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繁殖产卵,没有特定月份进行此项工作,只能大体上根据集中繁殖产卵进行区分,大体上时间为阳历1月份、4月份、9月份。在需要进行繁殖产卵时,将分开养殖的公蛙和母蛙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对放入池内,时间一般在下午5~6点钟,公蛙和母蛙进行自然交配,于次日凌晨产卵。配对时,池内水位不宜太高,以5~7厘米水位为宜。次日清晨检查卵的受精情况及卵的数量,如果卵的数量较多,超出1万粒/平米,则需将受精卵移池到其它池内进行孵化。

3、蝌蚪养殖:

从蛙卵到蝌蚪完成变态称为蝌蚪养殖,这个过程大约是23~27天。使用饲料依次为:刚孵化出来2天不喂料,蝌蚪粉7天,蝌蚪粒7天,1号料7~11天。日投饵2次,早晚各一次。此阶段,蝌蚪日增重约为0.5克/日。变态完成后幼蛙约重3~4克。注意事项:卵孵化时水位不宜太高,约为5~7厘米,随着蝌蚪的发育逐步增加到25~30厘米,保持水源的清洁、稳定。该阶段,蝌蚪宜受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要注意控温(受精卵孵化时最适温度25℃,蝌蚪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度),控水质。

4、幼蛙养殖:

幼蛙养殖是从变态完成到均重50克左右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是10~14天;使用饲料依次为2号料5~7天,3号料5~7天,日投饵2次,早晚各一次。此阶段,蝌蚪日增重约为3~4克。注意事项:保持水源的清洁、稳定、要注意控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度),控水质。保持饲料的足量投喂,但不宜太多,以5%日投料量为宜。该阶段,投喂不足宜造成蛙相护残杀,喂太饱容易诱发肠胃炎,造成幼蛙的大批死亡。

5、成蛙养殖:

幼蛙养殖是从均重50克左右~均重150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是28~50天;使用饲料依次为4号料5~7天,5号料23~43天,日投饵2次,早晚各一次。此阶段,蝌蚪日增重约为2~3.5克。其中,以50克~125克区间生长速度最快,日增重可阶段性达到6~8克/日。注意事项:保持水源的清洁、要注意控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度)。看当时蛙价情况,保持饲料的适量投喂,该阶段,越到后期随着蛙生长速度加快,粪便排换量增大,换水量要加大,给蛙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6、种蛙养殖:

文献资料上均介绍两年龄的种蛙质量最好,但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海南的种蛙基本上都是当年更替。在每年的5~6月份早造蛙养殖结束后,养殖户会再打一批苗进行养殖,从中挑取生长速度快,发病少的成蛙蛙再进行3~6个月左右的养殖,成为种蛙。经常由于准备不足,造成当年留的母种蛙无法适应生产需要。有时采用促性腺发育药物进行强化也取得不了太好效果。各饲料厂家及科研机构都没有相关研究。造成种蛙料处于一片专属空白市场,采用用高档料的5号料进行替代,效果也不太大。

7、病害处理:

在海南虎纹蛙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有肠胃炎,白内障,烂皮病。

⑴烂皮病:(幼成蛙)该病又称脱皮病和维生素缺乏综合病。 症状:蛙体背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减少,湿润度减低,并出现干燥的白花纹。皮肤、吻突腐烂,视力下降,严重时出现白眼珠,形成瞎眼病。 成因:

①、饲料添加剂中的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流失,造成营养维生素不足。

②、在气温比较低时,蛙运动相对较多,相互挠抓造成。

防治:①、此病在防治上应加强饲料营养。如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应在饵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A、B、C等,同时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②、盖棚保温,减少蛙体活动。

【防治】:每千克饲料添加多维5克,连用3—5天即可。 ⑵白内障病: (幼成蛙)

症状:该病主要症状:蛙眼最初有一层薄而不完整的白膜,以后随着病情发展,白膜增厚增大,覆盖整个眼球,如此,蛙眼失明,呈\"白内障\"状;但眼部水晶体完好;双腿外观呈浅绿色,剪开双腿皮肤,可见肌肉呈黄绿色,似被胆汁所染;内脏解剖发现,肝呈紫黑色有肿大或呈紫红色稍肿大;胆严重肿大,是淡绿色。

成因:蛙体本身携带的病菌在日夜温差超过10度以上时诱发。 【防治】:应主要从预防和早期治疗入手,外用药与内服药结合。外用药:漂白粉10g/m³遍洒水体消毒。内服药:氯霉素每日每百公斤体重2~3克。盖棚保温,降低昼夜温差。 ⑶肠胃病:(幼成蛙)(蝌蚪)

症状:病蛙开始栖息不定,东爬西窜,游动缓慢,喜欢钻泥。后期平躺在池边和浅滩,不怕惊扰,瘫软无力,全身浮肿,捕捉它时缩头弓背,伸腿闭眼,胃肠鼓气、腹胀,此病多发生在4~9月份,传染性强。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 防治】:坚持每天清除食台上的残饵,洗刷食台,定期消毒。发病季节定期用庆大霉素全池泼洒,或采用10g/m³漂白粉或30g/m³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用消炎药制成药饵投喂。在饵料中拌加青霉素、链霉素、酵母粉、磺胺类药。或在饵料中加拌一些FK微生物制剂、大蒜、生姜、黄连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的养殖管理技术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

石蛙养殖

石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申请办理虎纹蛙驯养繁殖许可证的报告

棘胸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虎纹蛙养殖技术报告

《虎纹蛙养殖技术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养殖虎纹蛙养殖技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