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能

前不久,宁明县明江镇布乐村村委会门前格外热闹,来自明江、城中、寨安、亭亮等乡镇养蛇的同行正在向祥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学华请教如何治疗蛇病、去蛇毒等问题。拎着一条患皮肤病却依旧凶猛的眼镜蛇,刘学华却没有丝毫畏惧,细细地观察、取样、化验、配药、注射……动作显得如此熟练。虽是个80后的年轻人,可是刘学华在养蛇领域,却是个老师傅。喝汤喝出的商机

刘学华养蛇的念头源自1998年的一次聚餐。那次聚餐,刘学华尝到了一道味道鲜美的靓汤。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道价格3000余元的“龙凤汤”,汤的原材料就是蛇和鸡。此后,他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龙凤汤”因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龙凤汤”主料之一的蛇售价很高,但在当地市场上仍供不应求。自此,养蛇这个念头开始在刘学华脑海中萌生。很快,他便决定回乡养蛇。勤学苦练终成功

1999年,刘学华开始搭建蛇场,准备用自己打工积攒的1000多元引进蛇种。但刘学华的蛇场还没有搭建好,就被父亲推倒了,声称村里都是种甘蔗,养蛇赚钱没前途。一气之下,刘学华又往南宁、广东等地打工。打工期间,他经常看到鸡种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死亡,依然惦记养蛇的刘学华就想,这些被扔掉的鸡种不是养蛇需要的食物吗?2003年,刘学华回到家,开始进行少量的养殖。父亲反对,刘学华就答应父亲:养蛇但不影响地里的活。因为技术缺乏,明江镇养蛇的人又极少,刘学华养殖的蛇没到半年就发病死亡。父亲的责骂,妻子的不解,让刘学华明白,发展养殖业,技术不可缺。通过多方打听,刘学华得知扶绥、横县养蛇人较多,于是他便坐车前去学习,硬是凭着一股犟劲儿慢慢感动了从来不收徒弟的扶绥、横县养蛇前辈。从此,刘学华在哪里学习养蛇技术就在哪里充当免费的小学徒。

2007年,刘学华用自家的几间旧房子作蛇房,用3000元钱购进了100条水律蛇和100个眼镜蛇蛋,开始正式创业。养蛇第一年,刘学华基本熟悉了蛇的喂养、治病、防疫、捕捉等技术。由于没有多少本钱,刘学华在春夏季收购一些比较小的蛇回来饲养,到冬天了,再以较好的价格出售。经营两年后,刘学华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和技术,又改变了养殖方式,冬天只出售公蛇,把母蛇留下生蛋繁殖小蛇,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扩大了规模,当年,他的蛇场收入近10万元。致富路上带头人

听说刘学华的蛇场发展得很好,很多想养蛇的朋友纷纷前来取经、谈合作。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自己苦心积累的经验和治疗蛇病的技术热心相传,免费帮养蛇户检测蛇病、开药,还常常送药给养蛇户。在刘学华的带动下,当地的养蛇业发展很快。

2013年,刘学华组织村民黄勇、何锦龙、刘景焦、易新建、刘学均共同养蛇,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场由1个变为6个。明江镇领导到他们的养蛇场调研了解,被他们的执着和勇气感动了。镇党委、政府决定支持该村的养蛇业,积极协助县直有关部门为刘学华办理了特种养殖许可证,并在2014年6月成立了该县首家养蛇专业合作社――宁明县祥宝专业合作社,刘学华担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刘学华通过技术合作带动100多农户加盟养殖合作社,养蛇数量达10万多条,养蛇品种主要有眼镜蛇和水律蛇两种。刘学华全程负责做技术维护和跟踪服务,合作社提供蛇苗、种蛇,回收商品蛇、采蛇毒,统一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发引进试验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统一制定并组织开展社员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统一推荐种苗、饲料及药品等;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注册商标,产品包装和市场开拓;统一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等;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文化、福利等服务。

刘学华告诉记者,每条蛇出栏需1至2年,每条蛇重约1.5公斤至2.5公斤,市场价格每公斤在300至400元之间,平均每条蛇大约可卖500至800元,扣除成本,每条蛇的纯收入达到200至300元。另外,蛇蛋也能卖到每个80至90元,小蛇苗每条也卖到100至120元左右。现在,水律蛇及蛇蛋供不应求,合作社的销售市场目前主要在江浙、广东等大中城市,下一步他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将蛇销售到东南亚地区。

“我想筹集更多资金,继续扩建蛇场,然后再建个生态蛇园。”谈及未来,刘学华信心百倍地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